经济下滑 北京不选“保增长”(图)

违约扩大 局面能否掌控?

作者:岳超 发表:2014-09-29 09: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法新社图片)

【看中国2014年09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岳超综合报导)大陆经济即将重大调整的信号,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政府高层在8月底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一致决定今年年底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而不是继续出台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北京政府高层“已经接受今年经济增幅可能低于7.5%目标的现实。”

这条新闻释放了重大经济信号,这意味着北京政府当前已优先选择“促改革”而不是“保增长”,也意味着李克强今年4月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已经宣告结 束,取而代之的是7月29日习近平近期多次重申的“新常态”,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北京政府的政策重心已从“稳增长”变成了“促改革”。

经济面临两难:“保增长”还是“促改革”?

据高盛公司9月25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预测,中国大陆2014年经济增长只有7.3%,2015年将继续减速至7.1%,2016和2017年将进一步减速至6.8%和6.7%。
现实的数据也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据大陆统计局网站27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25.6亿元,同比下降0.6%;而7月份的利润总额则是比去年7月增长13.5%。也就是说,8月经济数据集体下滑,且出现负增长,跌幅之大不容忽视。

另据《华尔街日报》9月24日爆料称,大陆央行行长周小川可能要离任,北京政府在考虑他的接替人选。

分析人士认为,周小川被替换的传闻凸显了高层是先保增长还是推进改革的两难困境。尽管北京高层在8月北戴河会议上决定“促改革”,但事实证明目前大 陆经济“保增长”也已达到刻不容缓的程度---自北京政府2008年推出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来,大陆经济从未像当前这样多个指标示警,跌回金 融危机深重时水平。

那么,北京政府为何要在当前优先选择“促改革”,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保增长”呢?这种选择对大陆民众来说将有什么影响?

“促改革”:“继续打虎”+“债务违约”

就在市场还在质疑北京政府是否会为了“保增长”而放弃相关改革时,北京政府总理李克强在26日出席第十八届国际银行监督官大会时再次公开表示:“将 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此外,他还称:“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平等参与金融市场竞争;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更好保护存款人利 益;有序扩大资本和货币市场对外开放。”

李克强的这番表态不仅证实了8月北戴河会议“推进改革”的传闻,也间接证明了央行行长周小川或将被替换的传闻。此前多位经济学家与官员认为,周小川 不愿为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影响推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措施,拒绝市场宽松政策,以尽可能的避免激化本已严重的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但这与习近平刚刚提出的“新 常态”思路明显不符:尽管习李也拒绝货币市场全面宽松的“旧常态”,但“新常态”的实质是“促改革”而不是“不改革”,而其在市场上的直接反应,就是“中央主动调低对经济增速预期,允许债务人在无力偿债时违约。”---说白了,就是允许地方政府及银行违约。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政府一旦推进金融改革,不再实施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如印钞或全面降息),将可能直接激化本已严重的大陆地方债务问题,因为这些 地方政府几乎都在期待央行再次印钞追加投资,再以低息贷款给这些地方政府,用这种方式将债务危机后延。如果央行一旦停止印钞“输血”,将可能导致大范围的 债务违约,而这对大陆民众而言,将意味着自己在银行或金融机构购买的金融产品和存款,亏损或不能兑现的风险或将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北京政府首选“促改革”,也意味着目前习、王正在推进的“反腐打虎”的优先级,要明显高于为“保增长”而实施短期政策调整。这也说明,在大的政治周期下,北京高层的整个经济思维都有所变化。

违约危机 北京政府如何应对?

那么,目前市场普遍担心的下一个问题是,“促改革”如果引发地方债务违约加剧,北京政府能否控制局面?

事实上,这种担心正在变成现实。据《华尔街见闻》8月28日报道,目前大陆目前的经济增长,几乎一半是依靠影子银行(即一些非银行的中介机构;该机 构提供和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金融服务,但不受中央银行等机构的监管)提供贷款。由于近年来北京政府为“保增长”而一直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影子银行在 大陆迅速膨胀,中国大陆银行业贷款占社会总融资的份额从2008年的70%下降到2012年的51%,而增长的份额都由影子银行控制,目前规模已有6万亿 美元之多。

然而在过去的三个月中,从山西到福建,中国大陆至少有10起信托产品徘徊在违约的边缘,如果央行不放松政策给这些影子银行“输血”,违约的范围无疑将会迅速扩大。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北京政府最终无法控制大规模银行违约发生,那么最终买单的依然是中国民众,他们将承受在银行的存款或在金融机构购买的金融产品无 法兑现的风险。相比印钞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所带来的损失,银行违约带来的损失受众规模很可能更大,而且损失带来的感受将更为直接。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