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视角】中国经济绝境之组装加工产业链(上)

——“2014中国实体经济困局”系列之九

作者:王尚一 发表:2015-03-05 11: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5年03月04日讯】(连载之九)

第三节  组装加工产业链

中共体制实施改革开放后,采取与清朝类似的方式,对北方和内地进行政治控制,对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进行经济开放,形成北政南经的格局。掌控北方和内地,不会危及中共在北方的体系,有效地保护中共政权;东南沿海远离北京,开放后给体制带来巨额收入。所以中国血汗工厂模式主要反映为组装加工工厂,集中在沿海地区,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福建等地最为集中。

地理布局上,珠三角与港澳紧密相连,潮汕是侨乡,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形成当时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叶家在广东形成独立王国,胡和习仲勋推动建立深圳特区,由于距香港最近发展最为迅猛。1989年后,西方的制裁令中共开始陷入生存危机,尤其1991年苏联解体后欧美与独联体的关系迅速升温,中共体制高层陷入恐慌。为了维持体制的生存,邓进行92南巡,亲自强化南方的经济开放,掀起下海热潮,推动内地人才孔雀东南飞。随后江朱延续邓的思路,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推动东南沿海地区的血汗工厂发展。

经济模式上,血汗工厂是共产极权奴隶制和国际产业链底层相结合的产物。大规模血汗工厂的出现,只有在极权奴隶制条件下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系统推动才可能实现。与之相对比,越南共产没有达到极权奴隶制的程度,对于工人进行强有力的保护,虽然越南工人的工资低,但是考虑到各种非工资的工人权益因素,在越南的用工成本并不低。根据一篇台湾的报道说,一名台商如此感叹,台湾工人若是看到越南工人受保护的情形,他们绝对会流眼泪,而中国大陆的一系列措施则完全是血腥极权奴隶制的现代版。

血汗工厂模式下,美资企业在中国的组装加工厂遭到淘汰。1980年代,美国社会出于对中国的好感以及认为中国将有光明的前景,有一些美资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建立组装加工厂,将美国的产业链底层转到中国。经过对中国人生活状况的粗略调研,结合当时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美国企业制定了一个他们认为合理的中国工人工资标准,一个月1000元人民币左右。工人每天按时上下班,加班支付加班费,加班时间长的能够拿到2000多人民币。在当时,美国人制定的工人工资标准超过国企普通工资的数倍,引发人们踊跃加入美资企业,包括很多中共干部。直到1990年代初,北京依然有少数美资企业还能给工人这些待遇,20岁小女孩能赚这么多钱让周围的人非常羡慕。中共为了防止“资本主义糖衣炮弹”对中国人的侵蚀,强令要求美资公司大幅降薪,但是美企降薪后依然给中国工人福利补偿。

在这个阶段,工人主动努力工作,美资加工企业也能够赚到不菲的利润,但是随着血汗工厂模式的推广,一大批血汗工厂出现,从成本上与这些美资工厂进行竞争,由于这些企业里工人工资过高福利过好导致成本过高,很快就在竞争中失利销声匿迹。不少国企和美资的处境相同,大规模倒闭。

配合中共体制政策,最初在大陆发展血汗工厂的主要是港台企业,然后随着港台企业的迅速大规模扩张,韩国人也进驻设厂,随后大陆本地人也跟风建厂。从产业链的角度,即使欧美企业开始底层组装加工的工厂,由于信仰和法律原因,认为在1990年代早期给工人1000多块工资已经低到底限,无法再继续降低人工成本;或者说,如果没有港台韩企业积极在大陆扩张,血汗模式吸引不了太多投资。

由于深港紧密相邻,深圳东莞成为承接血汗工厂的主要集中地。最初香港和台湾将大量低端生产加工厂向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内迁,随后吸引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底层的组装加工业务。

血汗工厂的初始发展期加工完全依赖于外在产业链。广东与香港比邻,香港人能非常方便地出入港深,所以把加工厂转到深莞也完全不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转。在1980-90年代,香港拥有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网络的整体产业链,成为世界时装中心之一。后来香港的服装加工厂转移到东莞,等于从空间上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延伸,从效率和利润上更具优势。首先,香港负责服装设计研发以最快速度推出最流行的款式并且组织布料和配饰的供应;然后,广东工厂拿到设计图和原材料后迅速安排奴工夜以继日工作快速低成本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最后,成衣运输到港口装船以香港的销售渠道进行分销。

在这个产业链运转过程中,组装加工厂只是按照产业链的分工做最简单的组装加工,为了能够和整个产业链衔接,加工厂还需要实施生产组织和管理,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完成加工任务。如果从孤立的角度,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样的低级组装加工企业会很容易运作,实际上由于广东的地方特点,即使这个低级工作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例如广东工厂的相关设备主要通过香港采购,或者将香港的机器转移到广东,同时相关技师和管理人员主要从香港招聘,在加工厂作为管理者和技术指导,掌控整个加工厂的运营,指导广东的工人进行生产,工厂只是进行具体的服装生产操作的单元,聚焦于怎么样使用好机器设备和人员管理。

在此阶段,中国的出口属于血汗工厂模式的初始期。如果不是港台厂商进行系统的工作,广东很难建立起相应的工厂,更不可能成为国际服装产业链的一部分,靠加工服装赚钱。由于时装设计和客户主要由香港/台湾人控制,广东的工厂普遍具有生产聚集的特点。

在血汗工厂主导期,沿海地区工厂持续生产升级,随着工厂越来越多生产日益扩大,仅仅主要环节的加工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搬到中国大陆,大陆的生产也逐渐升级,形成越来越完善的生产系统。

比如在服装领域,港台等商人在服装加工厂赚钱后开始将辅料、面料、配饰和标牌等环节从港台等地搬到大陆。从生产的角度,当所有生产环节都搬到大陆后,大陆逐渐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而且由于这些生产都处于相同的区域内,接到订单后可以迅速开始生产,协力厂家经过磨合,协作速度越来越快。

生产升级的结果是,一方面生产成本大大降低,这里指的不仅是人工成本降低,还有组织协调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等方面的节约;另一个方面是市场反应速度大大加快获得更高的售价,尤其是服装、电子等产业的时间效应更为显著。就如三星电子李健熙曾经提出卖鱼理论,卖电子产品如卖鱼,刚杀的鱼高价,几个小时以后半价,到了晚上几乎白送。

1990年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信息传递非常慢的时候,香港已经实现极快的时装开发速度。随着珠三角的生产系统逐渐完整,一方面以整个生产系统支持香港的服装产出,另一方面也掏空了香港的服装生产基础。很多香港技术人员在给大陆员工做完最后的培训之后,自己接受遭解雇的命运。在服装生产转移到大陆后,香港的世界时装中心的地位也基本覆灭。

另外,东莞的电脑零部件生产稍晚于服装的发展,也形成相对完整的生产系统。东莞的电脑零部件生产,主要是台湾人进行投资。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而且95%以上的电脑整机、零配件都可以在东莞生产,也就是除了无法生产一些核心零件,东莞的电脑零部件生产已经系统化,成为世界电脑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所以IBM副总裁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因此产生波动。(待续)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