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5-03-15 04:18:44作者:楚天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西汉辞赋名家。他出生于西汉蜀郡的首府成都,因崇敬战国时期赵国名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英雄业绩,更名“相如”。司马相如年少时好读书舞剑,初入仕途时在长安任景帝武骑常侍之职,即侍从汉景帝打猎的武官。后因景帝不喜好辞赋,司马相如遂托病辞官,随梁孝王刘武归梁国,与梁王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人同游,并写下成名之作《子虚赋》。梁孝王卒后,司马相如无官无业,回到成都,一贫如洗。在临邛,司马相如鼓琴一曲《凤求凰》,引得新寡的佳人卓文君中夜相奔,双双私奔出走至成都。然“家徒四壁立”,迫于生计,司马相如后与卓文君复返临邛,夫妻二人变卖家产,开了一家小酒店,相如亲著犊鼻,文君当垆卖酒。
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见到《子虚赋》大为赞赏,经狗监杨得意的推荐,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召见,又为武帝作《上林赋》。武帝大喜,遂拜司马相如为郎。从此,司马相如在汉宫庭任官,并深得武帝的信任。后来,司马相如又被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夷,政绩斐然,影响深远,对中国中原和西南边疆地区民族之间的融合起过积极的作用,并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为人诬告,司马相如被剥夺官职,遣归故里。一年后真相大白,虽官复原职,但司马相如早已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意兴阑珊,常与文君以琴棋书画消闲。
其间,司马相如为失宠的武帝皇后陈阿娇撰写了著名的《长门赋》。《长门赋》是司马相如借机倾吐愁闷郁结之杰作,赋中写失宠女子的心理,委婉曲折,悲戚动人,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抒情小赋,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诗歌有很大影响。此赋既成就了陈皇后与汉武帝的重归于好,更奠定了司马相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司马相如死于“消渴”之疾,即糖尿病。相如故后,文君因悲恸过度,不久也撒手人寰。司马相如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文韬武略,但也有人评价其文品不高,取悦皇室,先写洋洋洒洒歌功颂德的《子虚赋》,后又捉刀哀哀怨怨盼君回心的《长门赋》,是个十足的御用文人。但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浪漫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啧啧称赞。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
《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品。这两篇赋内容前后衔接,《史记》将它们视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作品主要歌颂了汉王朝一统天下的声威和气魄,同时对统治者骄奢淫佚之风也作了委婉劝诫,认为过分奢侈“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但因其主要部分是夸张帝王的排场和享乐,末章的一点所谓讽谏之意,正如扬雄论赋所批评的那样,“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汉书•司马相如传赞》)而已。
在艺术表现方面,《子虚赋》、《上林赋》两赋结体宏大,描写场面雄伟壮观,富有气魄,以大量的连词、对偶、排句层层渲染,增加了文章词采的富丽。但终以过分夸奇炫博,内容比较空洞,而且僻字连篇。《文心雕龙•练字篇》说:“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谈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
《子虚赋》、《上林赋》两赋在汉赋发展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它们确立了一个“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汉赋自司马相如始,以歌颂王朝声威和气魄作为其主要内容,后世赋家皆相沿不改,遂形成一个赋颂传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赋颂往往流为粉饰太平,铺张扬厉,对帝王贵族奉谀献媚,故愈来愈失去了其创造性和现实意义。
司马相如的赋重铺排,重夸饰,极富于文采美和音乐美。他在作赋理论上,提出“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和“苞括宇宙,总览人物”(葛洪《西京杂记》所引)的主张,这说明他在作赋时十分重视资料的广博、辞采的富丽,但相对来说忽略了赋的思想性。尽管如此,司马相如在赋史上仍有重要地位。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为汉代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后来的一些描写帝都、宫苑、田猎、巡游的大赋,无不受其影响;而论规模、气魄,则难与相如之作齐肩。
司马相如还著有《大人赋》、《美人赋》、《长门赋》、《哀秦二世赋》等骚体作品。他的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封禅文》等,文中常用宾主答问形式及排偶句调,颇有辞赋气味。
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活动,丰富了汉赋的题材和描写方法,从而使汉赋成为一代鸿文。正如扬雄所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