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看中国配图)
粥,就是米加上水,再加上配料,煮至汤汁稠浓,水米交融的半流质食品。清朝袁枚写的《随园食单》中提到粥时曾指出:“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天气寒冷,很适合吃一点温补驱寒的粥品。
中国南方产稻,北方产小麦,但粥却南、北方人都喜爱,是日常膳食,也作养生的饮食疗法。
粥是调养身体的良药,老人食粥呵护脾胃,幼儿食粥有助脾胃,富贵食粥以为补,贫者食粥以代饭,皇族食粥求长寿,平民煲粥盼平安,真是贫富皆食,南北皆吃。
粥可单一品项即完成,如:大米粥、小米粥、紫米粥;加上简单配料,又是另一样,如:梨粥、芹菜粥、红豆粥、牛肉粥,而且咸、甜口味均可。
苏东坡在食粥后言道:“身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普济方》中提到:“米虽一物,造粥多般,色味罕新,服之不厌。治粥为生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明代诗人张文贤则在《煮粥诗》中说:“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商量,一升可作两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需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情意长。”这其中包含着中国人修身、养性、节俭的本性,用简单的粥来养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糜粥保护胃气,以助药治病。清朝大医家王孟英甚至在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现在介绍一些天冷适用的粥品药膳。首先是“羊肉萝蔔粥”,用羊肉、米、萝蔔、葱白,葱白后放煮成稀粥,加盐调味,温热服食,可补精血、益虚劳、助元阳,对于腰背酸痛、足膝萎弱、肾虚劳损、虚寒怕冷适用。再来是“韭菜粥”,就是先煮粥,待粥沸时,加入韭菜和盐,温热服用,同样可温补肾阳、健脾暖胃,对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带多经痛等都有一定的效用。“桂圆红糖粥”,也是先煮粥,待熟时,加入桂圆与黑糖,再煮至米烂汤稠,可看到粥油形成最好,此粥可大补气血、开胃益脾、补虚疗损,对于贫血健忘、心慌气短、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的功效。
“黑糖桂皮粥”又是另一温补之品,首先煮粥至熟沸,再加入桂皮与黑糖,同煮至烂熟,温热食用,可以补元阳、暖脾胃、止冷痛、通血脉,对四肢发凉、尿频遗尿、食少泄泻等有功效。
粥的制作很简便,又可随意加减,适应面广,容易吸收。粥的米有包容、调和的性质,很像中药的甘草,搭配不同的食物药材,就可产生不同的口味效果,如:简单的豆子加粥,就是豆粥;猪肉加粥,就是肉粥,而米本身就富含营养,在口味功能上与其他食物取到截长补短的作用。又四时可用不同的粥,如:春荠菜粥、夏绿豆粥、秋莲藕粥、冬腊八粥,可说变化多样,种类缤纷。粥千百年来一直在滋养人类的生活,制造饮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