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6年06月09日讯】去年,笔者就多次说到,当时的衰退型贸易顺差不可持续。欧美国家需求不振、国际硬通货紧缺、全球国际形势动荡不断持续之后,出口会持续受到压制;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带来进口额的缩减放大了贸易顺差,当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到低位之后,这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的“红利”就会消退,出口不振带来的压力就会增长。同时,大宗价格下跌,就会将高成本的产能清除出市场,以原油来说,中国对于进口的依存度就会上升,这进一步放大进口。综合因素作用之下,国际收支平衡就面临压力。去年就预计,出现这种困难的时间是在今年上半年。
2016年6月7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以美元计价外汇储备余额3.19万亿,创2011年12月以来的新低。环比看,5月外储余额相比上月下降279.32亿美元。这说明资本依旧在外流。之所以今年前四个月资本外流的压力趋缓,很多人认为是美元指数疲弱的原因,但如松更愿意认为是房地产的因素,当境内有逐利的机会之后,资本就会追逐,这减轻了对汇率的冲击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五月份,一线城市房地产成交开始趋缓、涨价动力不足,只是个别二线城市在折腾。当市场中没有明确的逐利机会之后,就带来汇率压力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其次的原因就是美元转强,但笔者认为这是次要的。
最终,都是钱太多惹的祸。
反过头来我们再看看进出口。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9.1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2%,较前4个月收窄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28万亿元,下降1.8%,收窄0.9个百分点;进口3.88万亿元,下降5%,收窄2.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4万亿元,扩大8.2%。需要注意的是,2015年,贸易顺差3.69万亿元,与2014年相比大幅扩大56.7%。2016年前五个月贸易顺差扩大的幅度明显下滑,这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红利”消退的结局。
贸易顺差扩大的增速与去年相比明显缩窄。
5月份一样显示出这样的趋势。去年,大家最深刻的感觉是,出口增长不振,而进口下降的更快。2015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3.2%,进口下降的速度明显大约出口下降的速度。可今年五月,出口1.17万亿元,增长1.2%;进口8471亿元,增长5.1%;贸易顺差3248亿元,收窄7.7%。进口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出口增速,这个现象必须引起管理者的关注。
现在,问题就开始出现,当资本再次开启外流窗口之后,贸易顺差缩减,就无法对抗这种资本外流。2015年,之所以在资本外流五千亿美元左右的情况下,汇率可以保持相对稳定,就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的支撑。当贸易顺差缩减之后,用什么对抗资本外流的压力?
这种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迎战,即便不应战也必须被动迎战,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
第一,就是有些人士在新加坡说的,放宽汇率的波动,默许贬值20%。本人并不赞同这种方式,因为如此巨大的贬值幅度在短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水平就会跳涨,而通胀上升,从长期来看一定继续推动货币贬值,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如果发生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进入互相推动的情形,又该如何?未来所采取的对策无非就是物价管控,可无论物价管控还是通货膨胀,都将持续耗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扩张能力,经济堪忧。
那时,很难找刹车片。如果找不到刹车片,麻烦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就是降杠杆。这样的好处就是企业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财政压力比较大,资产价格下跌、生产要素价格下跌带来的社会压力比较大。但是,只要企业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压力都是暂时的,是短痛。基于中国人的勤劳和聪明才智,短期的困难并不算什么,前途依旧是非常光明的。但是,有些东西可能困难很大,因为这必须需要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作为基础。
虽然有不同的选择,但是,基于余永定先生所处的地位,看来倾向于第一种可能,这看起来短期没有什么副作用,也很容易进行,但长期的后患不可低估。
中国经济确实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如果不决断,那就只能被动运行,这不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