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相如何凭一张告示解决了千年难题?(图)

发表:2017-03-13 00:3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宋代名相如何凭一张告示解决了千年难题?
李若谷画像。(网络图片)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这条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两边的万顷农田,可谓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一到天旱的时侯,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致使水流无法畅通。特别是到了雨季,渠水上涌,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这样的情况越演越烈,一条辛辛苦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因决口而经常发生水灾,变水利为水害了,危害水渠两边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官员都无可奈何,一筹莫展,拿这种情况毫无办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耗费巨大,并且年年如此,一到夏季发洪水时,军队就得随时待命抗洪修堤,苦不堪言,同时也加重了沿堤百姓的负担。

后来到了宋代,李若谷出任苟陂县知县时,同样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一改以往历朝历代的做法,只贴出了告示说,“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自己把决口的堤坝修好。”这布告贴出以后,很快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也不再有人到堤坝两边或沟渠中央去种田了,因为他们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谁去种谁去修,两相对照,修堤坝所花费的代价远远大于种田的收益,得不偿失,一点都不划算,自然也就没人去种田了。

《宋史》中有李若谷传,传云:“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依姻家赵况于洛下,遂葬父母缑氏。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财,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率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从传记中可以看出,李若谷是一位非常重视“民生”的好官,而且特别会理财。

李若谷仅凭一张告示就解决了近千年无法解决的难题,不是说他有多大的本事,他只是把危害和利益拴在一起,让老百姓知晓其中的厉害,明确责权,这一困扰地方官多年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责任编辑:润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