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追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所以埋葬关羽身体的湖北当阳墓被称为“关陵”。(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古代社会,埋葬人的坟墓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但墓地的大小不同,其名称也有区别。根据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共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称为:陵、林、冢、墓、坟。
陵
在中国古代,只有“皇陵”一说,“陵”乃皇家专用,是埋葬帝王的坟墓。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逾矩。古代帝王多提倡“厚葬以明孝”,死后都有肃穆庄重的陵墓,甚至还有地下宫殿。许多帝王的陵墓集中反映了当时的设计思想和建筑水准。帝王陵的所在地往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如著名的黄帝陵、禹陵、秦始皇陵、汉茂陵、唐昭陵和乾陵、宋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三陵和东西陵等等。
宋代追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所以埋葬关羽身体的湖北当阳墓被称为“关陵”。
民国以后,陵为帝王专用的规制被打破。国人怀念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称他在南京的墓地为“中山陵”。各地埋葬革命先烈的地方,均称之为“陵”园。
林
帝王为陵,王侯将相为冢。关羽和孔子都属于王侯将相一类,本应为冢,但历代帝王为表示自己遵从文武义之道(孔子为文圣,代表教育,而关羽为武圣,代表勇武和忠义),人为的把二人提高,觉得把二人与一般王侯将相并立,有损圣人之名。但陵又属于帝王专属,二人难以进陵,故而取一字谐音为“林”。由此来说,只有埋葬“圣人”的坟墓才堪称为“林”。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一位是人们熟知的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其子孙世代承袭“公”爵,最后一任爵位一直承袭到民国末年(末代公去到了台湾),所以他的墓地被称为“孔林”。另一位是被尊为“武圣人”的三国名将关羽。他在中国民间的地位和孔子不相上下。所以,建于关羽故里山西运城的墓地和埋葬关羽首级的洛阳墓地均被称为“关林”。
后来,介于皇帝王公和诸侯之间的一类人的墓也称为“林”。如嵩山少林寺的高僧圆寂后葬于寺西,他们的墓地被称为“塔林”;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死后,主政者将其墓地效仿“孔林”、“关林”而谓之“袁林”;东北王、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北洋政府最后一位统治者张作霖的墓地“元帅林”。但都不是正规的圣人之“林”了。
冢
埋葬公孙王爷(由皇帝分封的王、侯、皇亲国戚等)的坟墓称为“冢”。如:××衣冠冢,陕西关中一带的古冢、荒冢等。
墓、坟
均为埋葬逝世之人的地方。埋葬一般士大夫(封建社会的官员)的坟墓称为“墓”。有直呼其名姓者,也有称其官衔者。如岳飞墓、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之)墓等等;埋葬平民百姓的墓称为“坟”,多以土堆成型,老百姓称其为“坟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