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涤生经典戏曲作品赏析(图)

――纪念唐涤生百岁冥寿

作者:刘超祺 发表:2017-07-11 08: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唐涤生经典戏曲作品赏析
唐涤生以优雅的辞藻、雅俗共赏的风格,成功地将文学与粤剧艺术揉合,为香港粤剧界创下了辉煌的一页。(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导言

对很多生于半个世纪前的香港人来说,唐涤生先生的戏曲就是伴着他们成长的时代曲。

唐涤生生平

唐涤生先生生于1917年6月18日,2017年6月18日为唐涤生先生100岁冥寿。

唐涤生原名唐康年,广东中山县人,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出生。早年毕业于中山县“翠亨村纪念中学”,后随父旅居上海,就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考入“沪(粤音“户”)江大学”修读中文。沪江大学校董事会在大陆沦陷之后到香港来,成立“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崇基书院”是母校,我在1977年“崇基书院”毕业。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父母相继离世,唐涤生被逼辍学,经广州于1938年到香港定居,加入粤剧名伶薛觉先领导的“觉先声剧团”负责抄曲。他同时得到薛觉先和粤剧编剧家冯志芬的悉心教导,他本人亦苦心孤诣去钻研南海十三郎等当时著名粤剧编剧家的作品。1938年,完成第一部粤剧《江城解语花》,由白雪仙的父亲“小生王”白驹荣主演,从此担当起粤剧撰写工作。

踏入1950年代,唐涤生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粤剧编剧家。著名的作品包括:《六月雪》、《洛神》、《白兔会》、《胭脂巷口故人来》、《双仙拜月亭》等,演出过他的作品的都是当时独当一面的小生、花旦、明星,计有: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芳艳芬、任剑辉、白雪仙、邓碧云、麦炳荣、何非凡、吴君丽、罗艳卿等人。

1956年,任剑辉、白雪仙等粤剧界名人组成“仙凤鸣剧团”,并且聘请唐涤生为编剧。唐涤生更钻研元、明、清代的剧本,能以优雅的辞藻、雅俗共赏的风格、对人和事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将文学与粤剧艺术揉合,编撰出《蝶影红梨记》、《牡丹亭惊梦》、《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粤剧经典瑰宝,为香港粤剧界创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8年至1959年的20年间,唐涤生共编撰了446个剧本。

戏曲介绍

本文除了介绍唐涤生一生的事迹之外,亦同时试图从唐涤生的戏曲中找回一些中国传统的宝贵文化。笔者建议读者可以跟着本文对唐涤生粤曲、粤剧的介绍来欣赏一下唐涤生的佳作。

《牡丹亭惊梦》之《幽媾》

第一首要介绍的乐曲是由龙剑笙、梅雪诗合唱唐涤生《牡丹亭惊梦》之《幽媾》。

《牡丹亭惊梦》于1956年11月19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牡丹亭惊梦》改编自明朝戏曲大师汤显祖的昆剧《牡丹亭》。故事发生在宋代,讲述女主角杜丽娘在“牡丹亭”内赏花时睡着,梦见一位才貌双全的书生,二人一见钟情,当丽娘醒来之后,发觉原来是一场梦,但是,梦境如幻似真,一时摆脱不出来,思念书生过度抑郁而死。杜丽娘死后三年,书生柳梦梅来“梅花观”投宿,正是杜丽娘的梦中情人,当晚,杜丽娘鬼魂往柳梦梅住处再会情郎,二人私订终生,柳梦梅知悉杜丽娘能死后复活,于是破棺救活杜丽娘。这是顺应天命,缘定三生,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牡丹亭惊梦》这个戏宝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对生命的观点:

其一,就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战国时代“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讲述他自己做了一个非常逼真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之后,怀疑是自己在梦中变成蝴蝶,抑或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子藉着这一件事情来讲出一个“物化”的哲理,就是“万物齐一”,即是人要与天地万物共融,不能与人争、与天斗、与地斗。

其二,中国人相信神佛、相信轮回,不是人死如灯灭,所以,人才要行善积德,不要行恶积业,积德就积福,以后以至下一世的生活就幸福,积业就遭报,以后以至下一世的生活就多灾多难。

其三,中国地大物博,人死后三年复活,这类事件古籍都有记载。《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着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主要是搜集民间仙、狐、妖、鬼等灵异事件,借此反映当代的社会面貌,虽然有创作的成份,但亦有一定的正确性。在《聊斋・薛慰娘》中就讲述:在明朝万历年间,善良的薛慰娘含冤枉死,死后三年复活,与山东聊城儒生丰玉桂结为夫妻。死后三年复活当然是极其罕有的事,善有善报,是不悖的天理,善足可以感动上天。所以,唐涤生在《牡丹亭惊梦》有杜丽娘死后三年复活的情节也并非无中生有。

《帝女花》之《迎凤》、《香夭》

第二、三首要介绍的乐曲是由任剑辉、白雪仙合唱唐涤生《帝女花》之《迎凤》和《香夭》。

《帝女花》是唐涤生改编自清朝戏曲家黄燮(粤音“摄”)清(1805-1864)断章残篇的昆剧《帝女花》而成,由“仙凤鸣剧团”于1957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台”首演。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明末崇祯皇帝长女长平公主与驸马周世显盟定于乱世,他们愿意肩负国难,放下个人的生死荣辱,不屈服于新政权清帝笼络人心的心计,于是将计就计,功成后双双为国就义。

传统的中国人十分注重气节,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永不低头,为公义不会埋没良心,对一个政权的统战、笼络人心的计谋和迫害不会屈服,做人要讲气节,不会贪图利益而出卖自己。周世显一句“宁甘粉身报皇封,不负蛾眉垂青眼”真的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气。

《再世红梅记》之《折梅巧遇》

第四首要介绍的乐曲是由龙剑笙、梅雪诗合唱唐涤生《再世红梅记》之《折梅巧遇》。

《再世红梅记》改编自明朝周朝俊之《红梅记》,是唐涤生最后遗作。故事讲述男主角裴禹游西湖,与贾似道妻妾李慧娘偶遇,贾似道因妬成恨,杀害李慧娘,并藏棺于贾似道家的后院“红梅阁”。一日,裴禹行经绣谷,因摘梅花而误闯入卢昭容家的花园,卢昭容貌似李慧娘,裴禹因而喜欢上卢昭容,卢昭容亦因裴禹才貌兼备而爱上裴禹。裴禹寄居贾似道家的时候,李慧娘鬼魂现身,裴禹重遇李慧娘后要与李慧娘共谐连理,适逢卢昭容患绝症身故,李慧娘借尸还魂,与裴禹终成眷属。

1959年9月14日晚上,《再世红梅记》于“香港利舞台”首演,唐涤生在席间观看到第四场“脱阱救裴”的时候,不幸脑溢血突发,送往“法国医院”抢救无效,第二天凌晨,即1959年9月15日与世长辞,享年四十二岁,一代天才就此殒(粤音“尹”)落,实在令人惋惜。

“借尸还魂”是否真实存在?在1949年一天,台湾的吴秋先生发现太太林罔腰昏迷不醒,送院后不治,死因不详,在林罔腰出殡的一天,她的尸体在众目睽睽之下起来,各人吓至魂飞魄散,她对在场人士说她是朱秀华,在金门被海盗杀死,她死不瞑目,便借助林罔腰的身体起死回生。这件“借尸还魂”事件被传媒广泛报导,轰动国际,台湾海外的灵异学家都前去研究。究竟唐涤生有否参考了这件灵异事件去撰写《再世红梅记》,就不得而知了。

在报章、网志上、在电台和电视台的访问中,一些年轻人喜爱上粤曲、粤剧就是因为接触了唐涤生的戏曲,欣赏到他在戏曲中的文字修养和文字与乐曲音韵的协调。中文有自己一个独特的文字体系,内涵深远,可以深入,亦可以浅出,写情可以很深,写意可以很浓,写景可以很真,因此能够收而为情操,发而为文章,这就是“学养”,中国人一定要有“学养”,还要一代一代承传下去。

要欣赏唐涤生先生的戏曲,就要欣赏他的文字功夫。《折梅巧遇》有这样的描写:“丝丝柳线,绾(粤音“挽”)不住芙蓉粉面。堪拟个一种娇媚,惟有月中仙。恨晚相逢,泪珠儿梭梭未断。烟桥尽处,妒雨梅天。雾里西湖,伊人不见。痛知音人渺,高山流水向谁传。不复再柳底鸣琴,怕忆起桃花人面。相思才下眉梢,点知又上心头。”唐涤生轻轻押韵几笔,就道出了裴禹思忆李慧娘之情、在西湖柳岸邂逅李慧娘之景、李慧娘娇媚如月中仙之貌、不见伊人苦相思之意。

《折梅巧遇》是描述裴禹在“绣谷”因采摘梅花而巧遇卢昭容,因卢昭容貌似李慧娘,误会冰释后两人盟誓终身。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出于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讲出做人要顶天立地,要有崇高的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强权、不义,都要不畏生死,挺身而出,才能永留青史,不枉此生。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