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有一定影响。(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现在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不卫生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脾胃出了毛病。“三分治、七分养”,可以通过简单的饮食调养、运动锻炼、按摩穴位、调节情绪等,就能远离脾胃疾病。
脾胃不好会引起这些症状
在中医看,脾胃之气旺盛则人体万物可生,而脾胃之气虚弱则百病滋生,会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反应。
中医说的“脾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血液、免疫、泌尿、神经等系统所属的部分器官。中医认为,脾胃的第一个功能是运化食物。食物进入到小肠开始出现分化,到了小肠下端的时候,就分为了清浊,浊的就是渣滓往大肠走,清的就是津液往膀胱走。而到了膀胱又开始进一步分清浊,浊者入于溺中;清的往胆里走,然后胆又将其引入脾,脾透过自身的运化功能散于五脏,为涎,为唾,为涕,为泪,为汗,就是通常说的“五汗”。这些同归于脾之后,脾再行其生化之功将其化为血,然后血又归于脏腑。
食物进入胃后依靠脾胃进一步处理,脾胃一旦虚弱,从外边来的食物消化不了,不能很好地生化为气血,人体抵抗各种病邪的能力就下降了,就会生病。故脾胃被合称为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第二个功能是升降。脾主升清,指脾的运动是以升为特征。脾将气血精微等营养物质向上输送给心、肺,透过“心主血脉”和“肺朝百脉”的生理功能,将气血输送到各个角落。胃主通降,就是指胃肠将消化后的食糜传输给小肠,包括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后,将糟粕传给大肠的功能。如果脾不好好往上运送气血精微,反而往下流失了,就会出现气血不足、身体虚弱的现象。如果胃气不下降,则食物传输消化出现障碍,就会使胃气滞留在胃中,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口臭等胃气上逆的现象,或者出现胃脘胀痛、便秘等现象。
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故《养老奉亲书》有“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脾胃虚则百病生”,“人唯饮食不节,劳倦过甚,则脾气受伤矣。脾胃一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腹痞满,为吐泄,为肠欬”之说。
气血是滋养皮肤,使面容保持年轻的物质基础,气使皮肤莹润光滑,血使皮肤颜色红润。气血功能正常发挥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充盈,不能虚;二是畅通,不能滞。血属阴,气属阳,血的宁静与气的运行之间形成了一个阴阳的协调平衡,这样就确保了血气的正常运行。而要想保持气血的充盈、畅通,调理脾胃是基本前提。
脾与胃相表里 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泉源
饮食水谷经过胃的消化后,将营养物质传输给脾,脾脏将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濡溉五脏六腑和周身内外,当脾胃气血充足时,肌肉丰盈,四肢健壮。脾胃气血亏虚时,不仅全身肌肉酸软乏力,精神倦怠,容易累想睡觉;还会出现怕冷,吃些生冷凉食、身体受凉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等现象。
要想解决过胖或过瘦的烦恼,首先应“审查”一下自己的肠胃是否健康。前面提及,脾胃的功能是主运化、化生气血、滋养全身。如果脾胃出了问题,不能好好消化食物、化生气血,吃进去的营养根本无法吸收,那人吃了等于白吃,身体各个脏器也就吃不饱饭,当然不能好好地运作,就会在体内堆积成无用的垃圾,变成湿气。这时候,人体自然调动元气去化湿,更多地消耗人的能量。人体会越来越虚弱,面黄肌瘦没有精神,这就是脾胃生理功能弱的表现。所以说,人体消瘦跟脾胃有关系。
同样的,经常感觉饿,但光吃不长肉也是脾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叫消谷善饥,是因为胃火炽盛所致。胃是主受纳的,胃火大,食物消化得快,若此时脾气再亏虚,则脾运化无力,不能把营养输送于全身,自然就瘦了。这也是胃热炽盛型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
反之,吃得多还能较好地消化,就会肥胖。这种肥胖是现代医学里说的单纯性肥胖,很多青少年小胖子多是这种情况。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很多疾病都跟肥胖有关。
瘦与胖表面是吃的问题,归结到底还是脾的问题。当然跟一个人的饮食偏好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彻底改变过胖或过瘦的状态,需要从饮食习惯、日常细节多方面改变,方能奏效。
保养脾胃要诀
第一要锻炼
适当运动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让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所以,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及锻炼方式。散步是比较适合的活动,可快可慢,有助于调顺气血,活动关节,帮助脾胃运化,达到祛病防衰的效果。
第二要乐观的心态
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中医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所以,想要胃好就要做到心胸豁达,遇事不要过于计较、要常保持稳定的情绪及乐观的心态。
第三常吃植物油、植物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主要包括吃植物油、植物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面食、大米、杂粮、豆类及其制品、瓜果蔬菜等。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进食温凉适当,不要过热也不可过凉,因为热伤粘膜,寒伤脾胃。
少食质硬、质粘、煎炸、辛辣性食品。
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脾胃不好的人,体内就会淤积水湿,日常我们得食用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红豆薏米粥是很好的去湿食物,红豆能健脾益胃,利尿消肿;薏仁可以健脾除湿利水,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两者同煮,除湿效果非常好。而且做法也简单,直接把这两样放水里熬成粥即可,既可当甜品也可当早餐。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煮红豆薏米粥时切不可加大米,否则不利于祛湿。
红豆薏米粥
做法
1、首先准备好薏米50克、红豆50克、芡实10克、枸杞5克。
2、将薏米、红豆洗净后,再炒过一遍,然后用热水泡两个小时左右
3、最后将所有的材料一起倒入锅里,放入适量的水,文火2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薏米山药芡实粥
做法:准备大米100克、薏米50克、山药1根、芡实米40克
薏米和芡实先洗净,然后用水泡2小时。薏米、芡实放锅里加水,大火煮开,调小火煮,30分钟后把大米加进去,用小火煮20分钟。把山药切成3毫米厚,放锅里煮10分钟。加入冰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