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12月9日讯】本月,又到了美联储议息会议的时间。
10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为26.1万,3季度GDP年率初值是3%,更重要的是核心CPI开始加速上涨,而10月的CPI为2%,也符合加息的要求。通过核心CPI和CPI的对比可以感觉到,美国今天的通胀推动力最主要是货币因素,而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因素处于次要的地位。由这些数据可以判断,美联储本月加息的悬念很小。
更重要的是,中国央行会不会在本月加息?
自从次贷危机之后,中国先是推出四万亿的投资政策,后又经历了2012年到现在不断降息降准的过程,尤其是长期实行通过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让企业和私人部门的债务水平不断膨胀,资产价格泡沫显现。此时,无论央行还是私人部门,都不希望加息,甚至可以说恐惧加息。
今年2月,中国的CPI同比数据为0.8%,而10月份为1.9%,虽然增长的比较缓慢,但基本是一种稳步上升的态势,未来大概率要继续上冲,这给加息提供了基础。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速的裂口不断扩大,让财政收支状况更趋健康,虽然10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是比较低水平的5.4%,但支出却同比下降到-8%,让财政盈余达到5100多亿元,财政状况是考虑是否加息的基础性要素。近日,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在一个金融峰会上表示:长期利率过低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推进利率正常化。这或许是在提前给市场提前打预防针。
事实上,现在开始谈论低利率所带来的弊端已经有些晚了。
今年初开始,央行就希望金融去杠杆,但有两个因素决定去杠杆的目的很难达成:一,虽然央行希望去杠杆,但又希望压制利率,比如,上半年山东地方债务问题集中暴露之后,央行在五六月间采取了压低市场利率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就不可能让市场主动去杠杆,企业和私人部门更愿意去绑架央行,因为只要市场债务问题密集爆发的时候,央妈就会泵水,这就会让部分高债务企业有很强加杠杆动力,继续玩旁氏骗局。二,领导在不同的场合都在表态,不准许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实际也就意味着不准许杠杆集中断裂。既然如此,市场也就更愿意加杠杆,反正出问题的时候央妈会兜底。
这是今年前三季度贷款继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种情形持续的越久,那些高债务企业和私人部门的杠杆率就越高,一旦货币政策转向、或国际上出现金融变局,所带来的危害性也越大。
从国际环境来说,中国现在还不能完全封闭资本的跨境流动。美联储正在缩表进程中,如果本月再次加息,就会让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利差继续缩小,推动资本外流。日本第三季度GDP年化季环比终值2.5%,远超预期,日元货币政策正常化已经箭在弦上,一旦日元告别量化宽松,将继续紧缩国际市场的流动性。此时,央行继续保持低利率,既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无益于稳定人民币利率。
在企业特别是高杠杆企业加杠杆(庞氏骗局)、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私人部门杠杆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造成本季度市场利率持续上涨,隐隐出现脱离了央行掌控的迹象,也是推迟加息带来的后果。
恢复市场的流动性,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央行的目标。如今的情形下,如果央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唯一的道路是让那些高杠杆的企业和私人部门的杠杆断裂,实现市场出清。然后才能恢复健康的经济环境,将有限的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到高效的企业和生产部门。
如今,之所以市场资金可以炒资产价格、可以购买理财产品,热衷于金融产品炒作,而唯独不愿意进入实体部门。其根源就在于金融产品存在杠杆率,在央行不准许杠杆大规模断裂的前提下,炒作金融产品就可以实现高利润。加上生产要素价格处于高位,让实体经济盈利微薄,资本当然就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打破这种“钱炒钱”怪圈的唯一办法,只能是连续加息制造杠杆大规模断裂,没有其它的办法。
中国央行只有加息一条路可走。
美联储本月继续加息几无悬念,中国很可能会同步加息(应该不会迟于农历新年前)——双方同时扣动扳机。
纽约国际黄金价格近期再次跌破200日均线,与美国核心通胀走势完全不符,也与国际原油价格失去相关性;即便朝鲜半岛局势异常紧张、中东因川普(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而导致异常混乱,也不能提振黄金价格等等,这些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现象,只能意味着一件事:大萧条正在走来……未来一年,所有商品的国际价格(美元价格)走势令人担忧。
现金为王的时间窗口正在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