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委员长发表抗日讲话,身后站立者为副参谋总长白崇禧。
1928年6月,蒋介石统帅国军四大集团军收复北京、天津,国民政府宣告北伐胜利成功。东北奉军大部退回东三省,张学良留下汤玉麟部在热河省(今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交界地带)观望;而北洋直鲁军总司令张宗昌、副总司令褚玉璞仍在日本的支持下,率7万余人盘踞在天津以东的唐山、开平、丰润地区负隅顽抗。
直鲁军所到之地,衣食住行皆自民间掠抢强夺。阎锡山和白崇禧见津东人民饱受直鲁军侵害,不堪其苦,又妨碍中国统一,遂于6月下旬商量,两人都决意要早日肃清关内这股祸害。
蒋介石下令肃清关内 委任白崇禧为总指挥
7月3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蒋介石)对日本记者发表谈话,声明国民政府要和平解决东三省问题。为争取东北早日易帜,蒋介石对张学良派来的谈判代表明确表示,“只要东北易帜和服从三民主义,其他条件均可商量”,并希望“目下立即改帜”。
7月上旬,蒋介石在北平汤山召开四大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和部分中央委员参加的重要会议,会议决定(一)由四大集团军各出兵若干,编组成联合军,先肃清关内张宗昌、褚玉璞直鲁军;同时派兵向热河压迫奉军汤玉麟部,以促使东北张学良奉军就范;(二)对东三省问题,主要以政治和平方式解决。
由于清朝政府1901年战败后跟外国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等历史遗留问题,在北洋政府(1913年-1928年)统治时期,美、英、法、意、日等外国军队纷驻于北京、天津、秦皇岛地区。在此区域作战,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误会和外交纠纷,须稳妥干练之人方可胜任肃清关内之重任。
7月10日,蒋总司令委任白崇禧为总指挥,代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统一指挥四大集团军之联合军作战,负责肃清关内敌军。
1926-1927年北伐期间,国军总司令蒋介石(左)和代参谋总长白崇禧。(公有领域图片)
联合军作战序列为:联合军总指挥白崇禧,下辖左右两路军和总预备队(一)左路军总指挥方振武,下辖第一集团军方振武第四军团;第三集团军徐源泉第五军团;(二)右路军总指挥白崇禧,下辖第二集团军韩复榘第三方面军,郑大章骑兵第一军;第三集团军徐永昌第二军团;白崇禧第四集团军前敌各军;(三)总预备队总指挥陈调元,下辖第一集团军陈调元第二军团、贺耀祖第三军团;第二集团军刘镇华第八方面军;第三集团军丰玉玺第六军(《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4年)。
蒋总司令命联合军在7月29日前将部队集中完毕,并颁布作战任务和方略:“国民革命军以肃清榆关(山海关)以内及热河境内敌人之目的,分两方面,取外线作战,预期在滦河左岸及承德、滦平地区,将敌击破而歼灭之。”
张学良同意热河易帜 白崇禧说明收编原则
7月19日,东北奉军新首领张学良向蒋总司令表示愿意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和三民主义,并授意热河省汤玉麟部先行易帜,改挂青天白日旗,以试探日本方面的反映。因此,原定向热河进军的方振武左路军停止行动,关内北洋敌军仅剩下张宗昌、褚玉璞直鲁军。
7月28日,张学良给白崇禧发来紧急电报,请求北伐国军暂停进兵滦河、热河,给他宽限三星期时间,以便跟张宗昌、褚玉璞谈判,劝其自动解除兵柄,所部由奉军接收改编;倘若其抗拒改编,再请白崇禧协力解决。
白崇禧也并不愿以武力迫敌屈服,张宗昌、褚玉璞若能够自动解除兵柄,革心洗面自然最好,于是覆电张学良:“为了减轻人民痛苦,请在最短时间内及早解决张、褚直鲁军;至于进兵热河,已电令京榆、京奉、热河区三路部队到达指定集中地点后,即停止前进。”(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回忆录》1950年代香港发表,2015年台北独立作家出版)
同日,白崇禧电报请示在南京筹备国民党五中全会的蒋总司令同意后,先后派桂系第四集团军总参议何千里、军长叶琪(30年代任第四集团军总参谋长)赴沈阳跟张学良商讨直鲁军问题。会商后,张学良表示愿意跟革命军合作,共同解决直鲁军。
白崇禧在北平会晤张宗昌的代表,坦率说明国民政府有关和平解决时局问题的方针和原则,强调指出直鲁军可以由张学良奉军改编,但首领张宗昌、褚玉璞必须下台,解除兵权。
张宗昌勾结日军反扑 白崇禧命北平国军进剿
1928年,北伐四大集团军自北京联合东征,滦河会战彻底剿灭北洋叛军示意图。(看中国制作)
8月初,张学良派员携款赴开平、唐山,开始跟张宗昌、褚玉璞谈判收编直鲁军。然而,张、褚二人对张学良开出的收编条件极度不满,又再度勾结日本。秦皇岛日军向直鲁军运送补充子弹枪械等各种军需物资,还派日本军人指导直鲁军积极备战,并向宁河、丰台、芦台增兵。
8月下旬,白崇禧觉察出张学良方面对直鲁军的收编扯皮太多,虚耗光阴;张宗昌、褚玉璞无悔改诚意,并且勾结日军,有企图反攻天津的迹象,于是果断决定不再等待。
8月31日,白崇禧在北平召开联合东征军将领会议,研究进剿直鲁军的部署。他先命第四集团军刘春荣独立师自北平西苑沿京榆大道搜剿溃散敌兵,向丰润进军;令叶琪第12军由京奉铁路东进。
张学良见革命军前锋已经跟直鲁军交战,急电白崇禧总指挥,请求再延长十天时间,暂缓进攻。白崇禧覆电张学良表示已经向革命军下达前进命令,不能再予延期,“惟一再迁延,张、褚仍无悔祸之意,长此放任,诚恐养痈遗患……因大军载途,未便中止”(《白崇禧将军北伐史料》,黄嘉谟编,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大军誓师天津东征 小诸葛请外军中立
1928年,联合东征军总指挥白崇禧(前方右一骑马者)在唐山检阅北伐国军。
位于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在历史上称为“天下第一关”,又称“榆关”。故修建于清朝末年,由北京经廊坊、天津、唐山至山海关的铁路称为“京榆铁路”,这段铁路从榆关再向北延伸至奉天(今沈阳),全线称“京奉铁路”。“京榆大道”北边是河北山区,南边是滦河和渤海。白崇禧制定的围剿战略是将东征军分为左、中、右三路,把直鲁敌军压迫到滦河东岸临近大海一带消灭,使其无法向北边山区逃脱,留下后患。
当时京奉铁路沿线,从北京、天津、唐山一直到秦皇岛山海关地区,都驻扎有外国列强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为避免在此区域作战引发误会和争端,白崇禧总指挥于9月1日在北平访问美、英、法、日、意、荷等外国公使,通告他们国民革命军要进兵津东肃清直鲁残军,对于所到之地的中外人民的生命财产,自当一体竭力保护,请各国驻军保持中立态度,并转告各国侨民安居乐业,勿相惊扰。各国驻北平外使均表示好意和理解。
9月2日,白崇禧率联合东征军从北平进驻天津,并誓师东征围剿北洋张宗昌直鲁敌军。小诸葛白崇禧再次造访各国驻天津领事,向他们说明革命军进兵缘由,并请其谅解。他们均向白崇禧表示理解和好意,并表示愿派出武官随革命军出征观摩战事,以便万一有意外事件发生,也方便协商。
同日,白崇禧总指挥致电张学良,要奉方催促直鲁军速速退往滦河以东地区,否则将实行总攻击;并同时电令东征各军“须注意保护各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竭力避免与外兵发生误会,以免因外交纠纷影响军事的进行”。
白崇禧率军肃清关内 完成北伐军事作战
1928年9月,白崇禧率北伐国军东征滦州,攻打北洋张宗昌直鲁军。
9月4日夜,北伐战争的最后一战——滦河会战正式打响,白总指挥向联合东征军下达总攻击令:(一)左翼军为正面进攻主力,李品仙(继叶琪总参谋长之后,30年代任桂系第四集团军总参谋长)任总指挥,统率桂系第四集团军前敌各军(叶琪第12军、白崇禧第13军(师长张定璠、韦云淞、王应愉)、廖磊第36军、魏益三第30军、刘春荣独立师等部队)、第二集团军郑大章骑兵第一军、孙长胜骑兵师、第一集团军暂编徐源泉第1军,由京榆大道先攻占丰润,破敌犄角之势,再攻占唐山、开平;(二)中央军配合左翼军作战,范熙绩任总指挥,以第一集团军陈调元第二军团进攻宁河、东丰台;(三)右翼军配合左翼军作战,徐永昌任总指挥,统率第三集团军第二军团、铁甲车队沿京奉铁路沿线前进。
9月8日,李品仙左翼军魏益三第30军、刘春荣独立师潜到丰润城外敌阵地前,向凭借山势筑垒据守的敌军发起三面进攻。敌军顽强抵抗,刘春荣部士兵冒死爬城进攻,敌惊恐不已,遂由东门冲出向榛子镇方向逃窜。东征军遂进入丰润城,激战至中午攻占丰润,残敌向开平溃逃。次日,叶琪第12军与敌军激战后,占领唐山;徐永昌右翼军、范熙绩中央军也按照预定计划攻占了胥各庄一带。
9月10日,廖磊(30年代任钢七军军长,参加围剿中共红军)率第36军继续进攻开平,敌军凭借铁甲车顽强抵抗,郑大章骑兵师突然攻击敌后背,两军合力将敌击溃,占领开平。白崇禧亲率总预备队自芦台赶赴唐山,在唐山设立总指挥部,并令徐永昌右翼军、范熙绩中央军速向唐山进军,与李品仙左翼军会合,三路大军沿铁路向洼里敌军攻击。
9月11日,廖磊率36军向洼里敌军进攻,敌军仍以铁甲车掩护顽抗,激战三小时,孙长胜骑兵师赶到,向侧面进攻,敌军开始崩溃。叶琪率12军占领洼里车站后,会同廖磊部追击逃敌。李品仙亲率预备队到前线督战,左翼军向敌发起全线进攻,攻占牛郎山一带高地。
9月13日,白崇禧指挥东征联合大军,兵分三路,将京奉铁路之敌追击至滦河西岸,俘虏大量敌兵。直鲁敌军将滦河铁桥炸毁,企图阻止北伐革命军追击,张宗昌、褚玉璞率残部逃向滦河以东昌黎、秦皇岛地区。白崇禧按照先前跟张学良的约定,命革命军集结于滦河西岸,静候张学良解决直鲁军。
至此,北洋直鲁敌军被白崇禧统率的东征联合军和张学良奉军挤压在东西南北各30余华里的狭小地带。北洋直鲁军总司令张宗昌认为张学良欺诈,要求退出关外去东北发展,又遭张学良拒绝。张宗昌身穿孝服,手持哭丧棒,率直鲁军官兵痛祭北洋大元帅张作霖(张学良父亲)灵位后,怒骂不肖子张学良,决意孤注一掷,不惜拚个鱼死网破,也要先反击张学良奉军。
9月14日,张学良派总参谋长杨宇霆抵达榆关(山海关),杨宇霆亲自指挥奉军精锐抵御直鲁军反攻。直鲁军官兵极其顽强,向杨宇霆奉军发动两面猛攻,夺回秦皇岛的武山、石门镇、安山镇等地,又向昌黎奉军发动猛攻。9月16日,奉军再从山海关大举增援,激战到夜晚,仅夺回安山镇,无法重创直鲁军,双方各有进退胜负。
张学良见奉军与直鲁军互相拉锯相持,迫于无奈,不得不请求小诸葛白崇禧给以支援,双方联合围剿直鲁军。
9月18日,白崇禧亲赴滦州(今唐山市滦县滦州镇)会晤奉系元老杨宇霆,商量共同解决直鲁军的问题。随后白崇禧亲赴前线部署军事。
9月19日,白崇禧令东征大军分三路强渡滦河,与杨宇霆奉军东西夹击直鲁军。直鲁军被压迫至大海附近,再无退路,副总司令褚玉璞先弃军离开,总司令张宗昌见全线溃败,仓皇化装,在乱军中乘小艇逃走。9月20日,除由杨宇霆奉军缴械外,直鲁军前敌总指挥许琨、吴爱卿、王栋等二万余人均向白崇禧革命军缴械投降。
9月23日,白崇禧将收编之直鲁军许琨等部在滦州、开平、古冶、胥各庄等处分别缴械,桂系第四集团军前进并驻防秦皇岛山海关至北京地区。
滦河以东易帜 蒋介石要日本勿干涉中国
北伐胜利,士兵们欢呼:国民革命军万岁!中华民国万岁!(除特别标注外,其它图片皆为网络图片)
9月25日,滦河会战大获全胜后,白崇禧与奉系元老杨宇霆在秦皇岛昌黎会晤。张学良遂将其在滦河以东的地盘全部改旗易帜,取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改挂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9月28日,白崇禧向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中正(蒋介石)总司令发电报,以关内肃清,恳请辞去代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及总指挥职务(广西省主席《黄旭初回忆录》1950年代香港发表,2015年台北独立作家出版)。
随后,白崇禧奉蒋介石指示,与杨宇霆在滦河再度会晤,商量军事善后、交还车辆、关外易帜、以及解决撤去关内和热河奉军等问题(《蒋中正总统困勉记》、《第四集团军总参议何千里回忆录》)。
至此,白崇禧统帅国民革命军,以远道而来、粮饷匮乏、饥寒交迫的桂军为主力,英勇作战,完成北伐军事作战,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华南领兵一直打到山海关的将领,并且在北伐期间指挥各路国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现在中国统一仅剩下东北三省的问题。在南京筹备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蒋中正总司令决定与张学良奉方商谈于双十节前东北易帜统一问题,并电嘱国民政府代表张群向日本首相田中意一说明“勿再干涉奉天易帜事,必使中国统一后,方可开始与日以公义解决各案。”(《蒋中正总统困勉记》)
(看中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