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荒唐:“转载”就能置人于死地(图)

发表:2018-01-10 01: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文革时期的大字报
毛泽东用“转载”聂元梓等7人所写的大字报的方式发动文革,扳倒了刘少奇。(网络图片)

中国媒体与众不同,国外是各守各的山头,中国是全国一盘棋。因此,转载又有了中国特色:转载是一把锋利的利器。毛泽东曾经说过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但用转载造势批俞平伯,批海瑞,发动文革,又是毛泽东的一个个声势浩大的发明创造,三次转载整死了三个名人和政敌。

毛泽东生前最著名的三次“转载”之一:批俞平伯

1954年,中国文坛上卷起过一场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巨大风暴。事情起因于山东大学《文史哲》杂志1954年9月号上的一篇文章——李希凡、蓝翎先生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该文对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简论》提出商榷。

江青读了发表在《文史哲》上的这篇文章大为赞赏,就推荐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后也认为不错,就建议《人民日报》转载。于是,江青找到人民日报社的总编辑邓拓,要求转载此文。邓拓在未同直接分管文艺的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商量的情况下,派人找到李希凡、蓝翎,让他们将文章修改后准备在《人民日报》发表。岂料,文章排出小样后,周扬提出了反对意见。转载一事搁下了,似乎不了了之。历史充满了偶然,又有超出想象的必然。短暂的停歇,好像表面平静的深水,正在积聚着惊涛骇浪的能量。中宣部、《人民日报》、中国作协等有关领导,刚开始也没有参悟到转载此文背后的玄机。

9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江青再次来到人民日报社。这次参加谈话的有周扬与中宣部文艺处长林默涵、人民日报社正副总编邓拓、林淡秋等人。江青带来了《文史哲》第9期,说毛泽东很重视李希凡、蓝翎的文章,希望《人民日报》予以转载。林默涵、何其芳说:“这是小人物的文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周扬说:“很粗糙,态度也不好。”“党报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报纸版面也不多。”他提出由《文艺报》转载。

有学者认为周扬和当时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对开展批判俞平伯和他的《红楼梦研究》,最初都有不同的看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载”抵制,这就引发了与其中很有关系的江青的矛盾冲突,也为后来周扬、邓拓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

毛泽东生前最著名的三次“转载”之二:批吴晗

文革是由批吴晗开始的。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发表,《解放日报》11月12日就在第二版转载,这是上海自己报纸的转载。接下来是华东地区的报纸相继转载,11月24日《浙江日报》、《大众日报》(山东)、《新华日报》(江苏)、《福建日报》,25日《安徽日报》,26日《江西日报》。这些省份都在华东局的领导下,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是知道姚文元这篇文章背景的,所以这是华东局打的招呼。

在文章发表的第三天,北京市委宣传部给上海市委宣传部来电询问文章的背景。上海没有正面回答,所以北京也就不对上海的文章作回应,两地赌气了。毛泽东9月份已就批吴晗一事给彭真打过招呼,此时就等着看彭真的反应了。但彭真并没觉得问题的严重性。这里有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毛泽东是11月17日到上海的,见北京不转载,就让上海印发单行本向全国征订。但北京最初就是不订。这反映北京对批《海瑞罢官》采取对立的态度。当时印单行本的规格是有严格规定的。上海怎么敢擅自印发单行本呢?毛泽东是借此来进一步看北京的态度,也就是对毛泽东他个人的态度。北京不订,毛泽东也赌气了,所以文章的是非已退居次要的地位。这种僵持的状况延续了半个月,是前所未有的。上海批了北京的副市长,北京却不作任何回应,这是很说明问题的。

一些书上说,北京问上海姚文元的文章有什么背景,上海没讲。这实际上并不是张春桥个人要封锁,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还是陈丕显嘛。而毛泽东这时也在上海。最后打破这个僵局的还是陈丕显。11月25日,陈丕显在上海将文章的背景告诉了罗瑞卿,并托罗瑞卿转告周恩来。罗瑞卿让《解放军报》转载,周恩来则让《人民日报》转载。这样,十多天的僵局才被打破,《北京日报》也在11月29日转载了姚文元的文章,随后与北京相关的华北地区的河北和天津也在12月初转载了。《广州日报》是12月1日转载的,这是陈丕显通过陶铸的妻子曾志打的招呼。这时候转载就是政治表态。事后毛泽东算了算说:批《海瑞罢官》的文章只有湖南没转载。

毛泽东生前最著名的三次“转载”之三:批刘少奇

在进驻北大蹲点的康生的妻子曹轶欧授意下,1966年5月25日,聂元梓与哲学系另6位教师(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在北大食堂共同张贴《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被毛泽东称誉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

毛泽东决定在全国公开发表聂元梓等7人写的大字报,出于他这样一个思路:通过自下而上的大民主,来触击一下当权派们,尽快消除我们的“阴暗面”

毛泽东经过思考,做出了反应。他于6月1日做出如下批示:“康生、伯达同志:此文可以由新华社全文广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开始打破。请酌办。”康生、陈伯达收到毛泽东的批示后,迅速落实,在6月1日当晚,就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新华社稿的名义全文播发了这张大字报。6月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这张大字报,并且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

这篇评论员文章给北大党委定了性,称这个党委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顽固堡垒”,是“假共产党”、“修正主义的党”,号召群众起来彻底摧毁这个“黑帮”的“黑组织”。

仅仅一天过后,在毛泽东的指令下,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了这张大字报。

责任编辑:陈天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