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荷马史诗》真实性的谢里曼通过考古挖掘找到了特洛伊城,他相信,特洛伊是真实的,迈锡尼是真实的,同样《荷马史诗》中的克里特也应该是真实的。他晚年曾多次去克里特岛上考察,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实现夙愿。在谢里曼的启发下,英国人伊文斯挖掘出了米诺斯迷宫,再现了辉煌的克里特文明。
几千年来,克里特岛一直笼罩在神话传说的神秘面纱之下。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描述,克里特岛位于深蓝色大海的中央,富饶而美丽,有99座城市,由大神宙斯的好友米诺斯王统治。在古希腊神话中,克里特岛是一个古老而富足,令人着迷而神往的地方。天神宙斯诞生在克里特岛艾达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并与腓尼基国王的爱女欧罗芭在那里度过了美好时光,生育了三个儿子,其中一位是米诺斯国王,统治着岛上最为宏伟壮观的克诺索斯城。
但是米诺斯统一了克里特岛,成为岛上最强大的国王之后,狂妄自大,不再对诸神顶礼膜拜。海神波赛东为了警告他,设法使他的王后与公牛私通,生下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斯既羞愧又恐惧,便请来能工巧匠戴达罗斯,修建了一座好进难出的迷宫,把牛怪囚禁在其中。这时,米诺斯的爱子安得洛勾斯在雅典参加奥运会时意外死去,米诺斯征服了雅典,命令雅典必须每隔九年向米诺斯进贡七对童男童女,供牛怪食用。二十六年后,雅典王子忒修斯挺身而出,决定到克里特岛除掉怪物。忒修斯到达克里特后,美丽的米诺斯公主阿丽阿德涅对他一见钟情,送给他一柄魔剑和一个线团。忒修斯把线头系于迷宫入口处,手提魔剑,一路放线团进入到迷宫深处,杀死了牛怪,然后循线团走出迷宫,与阿丽阿德涅一起逃离了克里特岛。
后来,克里特国王伊多墨纽斯应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之邀参加了讨伐特洛伊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克里特舰队在返乡途中遭遇风暴,伊多墨纽斯向海神波赛东祈祷,海神出手相助,克里特人才免遭灭顶之灾。伊多墨纽斯回到克里特后,海神对他的祭品不甚满意,于是降下瘟疫,警告克里特人。伊多墨纽斯被迫离开家乡,克里特岛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昔日的辉煌。
长期以来,这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被认为是杜撰出来的童话,人们除了遐想外,很难把它同真实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且许多学者怀疑《荷马史诗》的真实性,不相信克诺索斯城的存在,也不相信古希腊的神话中描述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然而,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出了米诺斯王宫,一个古老的文明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重现在世人面前。从此,神话不再是神话,传说也不再是传说。
亚瑟.伊文斯(1851—1941),英国考古学家,以发掘研究米诺斯文明而闻名于世。他生于英国赫特福德郡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曾祖父和父亲都曾经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他本人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历史与文物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伊文斯在牛津大学和德国格廷根大学就读时专攻近代史。1875年起任《曼彻斯特卫报》驻巴尔干记者,长期在巴尔干和希腊采访旅游。
1883年,伊文思夫妇前往雅典,拜访谢里曼,成为人生的转折点,此后他致力于希腊考古研究。1893年,他开始对谢里曼在迈锡尼发现的遗物进行认真的研究,他发现其中的石刻印章及铭文符号似乎与典型的“迈锡尼风格”相差甚远,应该属于更古老的文明。
1894年春,伊文思第一次踏上了克里特岛,他走遍了全岛,进行详细的考察。他惊奇地发现,岛上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古代雕刻印石,当地人把它们当作护身符,视如珍宝。伊文思还发现了一些宫廷与市镇的遗迹和遗物,他越来越坚信,克里特的地下埋藏着考古学上的重大秘密。
克里特岛摆脱土耳其统治后,1900年3月,伊文斯开始发掘克法拉山顶的克诺索斯遗址——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一个星期后,就发现了不少文物。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发现,引起了轰动。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评论道:“克诺索斯的发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说是超过,也至少不逊于施里曼的发现。”
伊文斯即以发掘、研究克诺索斯王宫为终身事业,并于1911年获爵士称号。此次发掘前后持续了31年,不仅发掘出一个规模宏大、构制复杂的王宫,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壁画、工艺先进的陶器以及数量众多的刻有字符的印章和泥版等。伊文斯发现的不仅仅是一座废墟,而是古老的克里特文明。这一发现将使古希腊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将近一千年,更重要的是,它也启示了世人,古老的神话中其实包含着丰富而真实的历史信息。
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又称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先驱。荷马所描述的克里特已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其文明因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贸易而得以发展。克里特遗址中出土了精美的陶器、彩色壁画以及大量的青铜武器、金器和宝石雕刻,生动反映出克里特文明繁盛时期的盛况。同时,古希腊是一个敬畏神灵的时代,神灵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引导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但是,由于人的贪婪、欲望、不敬神灵导致了战争与瘟疫的爆发,最后使克里特文明走向了衰败。
我们在赞叹古希腊文明辉煌的同时,不得不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发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也许只有顺应天意,敬畏生命与天意,才能使人类远离灾难与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