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7月10日讯】近日,加拿大魁北克省遭热浪侵袭,气温高达34℃(93华氏度),湿度指数超过40。连日的高温下,已有逾50人不幸死于炎热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据报道,针对此次热浪袭击,加拿大卫生机构称已安排了专人去养老院探访,查看老人(尤其是男性)的身体状况。也安排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探访独居、有慢性病的老人,确保他们的健康。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4日发表推文,请国民注意防范,他写道:“我对魁北克地区在此次热浪中失去亲人的家庭深表同情。这轮创纪录的高温天气还将在加拿大中东部地区持续,请大家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加拿大总理推文截图(图片来源:截图)
听到这个消息,武汉大学校友群里的中国人纷纷向在加拿大的朋友询问:你们的空调有没有制冷功能?为什么会热死人?
按照资料统计,中国的四大火炉城市夏季平均有20天在35℃以上,5天在37℃以上。加上湿度、风力等因素,人的体感温度达40度以上是常有的事。为了适应环境,大家变得更加耐热了,34/35度实在不算什么,因此大家都表示不理解34度怎么会热死人。
对此,在武汉生活多年、出国15年、如今定居加拿大的师姐解答说:“我可以证明,这周是可以热死人的。加拿大人特别娇气,只能适应15℃~25℃的天气,30℃就出热浪警报。我可以坚持,可家人完全没有办法适应,能不出去尽量不出去,出去后马上钻进商场。34℃,体感是44℃,体感温度才是最重要的。空调只有制冷功能。冬天取暖是每家地下室的加热炉。温度是一方面,我觉得紫外线特别强,在阳光下觉得皮肤晒得疼,以前在武汉没这感觉。”
另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师弟也补充说,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加拿大房子的构造。设计房子主要考虑保暖,房子基本上都不透风。夏天到了晚上,外面凉快下来了,家里还是很热。
气象专家:34℃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高
有陆媒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专家。专家表示:“加拿大魁北克地处高纬度地区,正常情况下,其夏季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0℃。而今年的气候异常变化使其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平均水平。因此,34℃对于魁北克人来说是高温。”他提到,2003年发生的欧洲热浪曾导致数万人死亡,也是气候异常变化所致。
高温致死也和硬件条件有密切关系。专家说:“高纬度地区的房屋在建造时,墙体厚实、窗户小,会更加注重保暖性,但同时也会带来通风效果不佳的问题。而且因为夏季凉爽,人们家中往往并没有配备空调和电扇,当高温来袭,就会缺乏降温工具。”
生活在北方的人比生活在南方的人更容易中暑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夏季34℃并不算高温,怎么会“热死人”呢?
专家表示:有研究表明,在中国,产生高温胁迫效应的“临界温度”是自南向北递减的。简单来说,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比生活在南方的人更容易中暑。
例如,在武汉,高温中暑人数开始增多的“临界温度”为35℃至36℃,北京为34℃至35℃,哈尔滨为33℃,而纬度更高的丹麦、加拿大,“临界温度”就更低了。对于在北纬50度左右的地区而言,32℃就能让人中暑,地处高纬度的加拿大魁北克省就是这种情况。
“可不要小看了1℃的差别,温度的细微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是很大的。”陈正洪说,人是恒温的,当温度超过恒定值时,人体就会启动“应急响应”,体内的“应急蛋白”就会迅速“工作”起来,调节身体机能,而当温度过高时,“应急蛋白”也会失去活性。“就像煮鸡蛋一样,当鸡蛋被煮熟的时候,其性质便发生了改变,作为生物体的鸡蛋就失去了活力、丧失了功能。”
应对高温“抗热锻炼”很重要
对于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人们来说,寒冷的冬季让他们的身体变得耐寒,而凉爽的夏季则成了他们的“软肋”——因缺乏“抗热锻炼”而无法应对高温。在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抗热能力是可以被锻炼的。专家打比方说:“一般性感冒其实不完全是坏事,痊愈后可以产生抗体,下次遇到同样的病毒或细菌时,人体就能免疫。适当经历高温也是同样道理,在高温中锻炼能让人体逐渐适应高温,变得更加‘耐热’。”
“在一段时期内,第一场高温的危害往往会更大。”专家说,“在经历第一场高温后,人体便经历了一次‘锻炼’,再次遇到相同或较低的温度时,就能更好地应对。但更高的高温来袭时,就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