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附近悬挂起日本国旗(图片来源: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8年10月31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上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北京,中共官方一改以往态度,不仅在天安门广场附近挂起日本国旗、晚宴罕见高规模款待,就连一向立场属于鹰派的《环时》也紧跟口径,引来外界嘲讽。
受中共多年来大力宣扬及教育影响,大陆人普遍对日本具有“民族仇恨”,然而如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北京,中共整套宣传机器“一泯恩仇”,大力宣传中日友好。
李克强罕见高规格款待安倍晋三的菜单疑似曝光(图片来源:微博)
《环球时报》26日发表一篇题为<中日社会需调整心态重塑彼此认识>的社评,文内一反常态,先是“反省”过去中日的紧张关系,“中日最不该的是互相看不起,搞意气之争。”而后罕见承认“日本从技术更新到精细管理,有很多值得中国长期学习的优点。”再来要求中国人民“克制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想像”,不要总是拿日本可能重新侵略中国的风险来“吓唬自己”。
文章更称“中日因钓鱼台纷争恶化两国关系相当滑稽”,甚至还引用日本侵华时期汪精卫伪政府提倡的“共存共荣”,引发外界舆论哗然。
有网友直言,《环时》这篇社评让他“一头雾水”,“从小就接受教育说是‘小日本’、‘日本鬼子’,现在怎么态度大转?”甚至要大家与日本人“共荣共存”,这简直让人“快精神分裂”了。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的说法,指过去中共当局出于政治需要,大肆煽动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用来转移国内矛盾;如今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共试图拉拢日本,因此突然改腔变调宣传“中日友好”,民情反弹是必然,这也是当局在承受过去过度宣传仇恨的恶果。
那么,这种仇日情绪如今态度反转,是否会令民情失控?
章立凡指出,“换一个攻击对象就可解决,比如制造一个舆论热点,或者保持一个舆论热点,也不一定是对外关系的。我觉得他可操作的手法很多,当然对于中日关系,它(当局)完全可以用美国作替代物了。”
事实上,中共官方一向善于利用宣传工具批评敌对对象,另方面在民间煽动民众的“爱国情形”,以求自保。
最为典型的案例是,2012年的反日大游行。当时表面看,是因钓鱼台而引发反日企、反日货的民间行动,但实则是有“拙劣编剧”故意挑起事端。
曾有海外媒体披露,2012年正值江派势力被瓦解的特殊时期,面对周永康将要下台,薄熙来遭到调查,在这种情势下,周永康曾企图煽动人民的“爱国”情绪,制造战争状态,冲击中共“十八大”,使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难以控制和掌握时局。
那日本是否像中共宣传的那样不友善?
香港无线新闻报导,日本对华援助实施近40年,累积援助金额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期间,中国在80年代通过向日本贷款,兴建铁路等大型基建;90年代用援助发展交通和水利工程;2000年代,则将援助主要用于环保方面以及培训人才。
名叫袁晓彬的网易专栏作家也撰文称,自1979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无偿和低息贷款援助,总额达到2900亿人民币。文章还援引联合国国际开发署的数据称,日本约占所有国家对华援助金额的67%。
亚洲事务高级顾问、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S.Glaser)则指出,日本40年来对中国经济转型做出“巨大贡献”。
但中国官方则很少提起此事,只称是世界卫生组织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