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导师厉以宁谈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8年12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苗薇综合报导)“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出席并演讲,他着重强调了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不易性。厉以宁是中国总理李克强恩师。
据大陆澎湃新闻报道,厉以宁表示,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经济实力再怎么也上不去,结构比总量重要得多。
厉以宁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当时,中国GDP总量比英国大很多,GDP总量大并不足以让中国抵御外辱。英国的代表性产品是军舰、火枪、火炮,而中国则是丝绸、茶叶、桐油、瓷器。“从整体经济实力看,中国是远远落后的。欧洲大陆在1840年代以后也都意识到了,一定要改革,一定要充实GDP的内涵,这一点在中国是没有的。”
厉以宁想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今天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经济,一定要把路线搞对,路线已经不是从前的靠引进人家的机器设备,而是要跟上世界的潮流,解决结构性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和日本相比差别不大,甲午战争失败不在于海军,而在于陆军。陆军见到日本人,一打就跑,从鸭绿江退到把辽宁的大部分拱手相让。”由此说明光引进国外的东西,没有制度的改变跟它相适应相匹配,同样不能够解决缺点、不足。
厉以宁总结道:从历史看,结构性改革是不容易的,不是通过标语、采访观点,要埋头做。他强调:“当前主要任务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跟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走上新路。”
厉以宁是大陆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博士生导师。
公开资料显示,厉以宁,1930年出生,江苏仪征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厉以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对产权不清晰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大规模股份制改造的构想,而被经济学界冠以“厉股份”的绰号。
2014年3月6日,厉以宁在中共政协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替习近平、李克强发声,称“深化改革”有两大“拦路虎”,直接点名利益集团。
2017年12月17日,厉以宁在第十九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有舆论指,厉以宁是以经济改革暗示当局尽快进行政治改革,否则“迟早要被淘汰”。厉以宁表示,因为改革是不能拖的,如果是长期在这里较量,是旧生产模式好还是新的生产模式好,因为经济在前进,你不改就被淘汰了。他认为,“传统发展模式是不会自动退出的,只有挤掉它才能找到新发展方式。”
12月18日,中共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包括经济学家厉以宁、民营企业家马云、马化腾、李书福、柳传志等在内的100人,被封以“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