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生命需要自在地聆听,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生命不需要斗争,我们只要带着一颗慧心,用禅的智慧来看待人生问题,那么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快乐的。
一个受尽苦难的人来到寺院后便嚎啕大哭,说自己再没有活路了。禅师很怜悯他,便留他在寺里住宿。一天清晨,这个人看到初升的太阳,他问:“人生是什么呢?”禅师说:“太阳落下,还会再升起,这就是人生啊。”
理想世界是离不开现实世界的,理想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脱离现实生活的理想就好比空中楼阁一般,它不过如同泡影,虽然看起来很美,却对现实人生没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我们活得不快乐?因为我们的心中常有迷妄。这就好比,你明明可以选择自己最适合的事情做,可你偏偏选了别人能做而你不行的事情,而原因只是,你认为这是一种光鲜体面的生活。
只有将自然认为是自然,将自然纳入自己的生命中,我们与自然才不是隔断开的。同样的,我们只有把生活中的各种人、事、物纳入自己的胸怀,才不会被挫败、困境和数不清的烦恼打败。
山还是山,但山却不会遮挡自己的视线;水还是水,但水却不会把自己淹没;困境依然存在,但困境反而成为对自己心性的磨砺;烦恼依然存在,我们却能够在烦恼中寻找到一线光明和生机。
当我们过分强调理性,那么生活中的乐趣必然很难体会到。不论生活如何不幸、困苦,我们都应该对生活抱有一点情义和希望。
当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去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从前以为是很刺耳的声音,都会变得很悦耳,比如他人的批评、指责,或者某些误解。其实声音从来都没有减少、改变,而是我们的心境不同于以往,平静祥和的心才能听到生活中更多悦耳的声音。
切身体验,就是要我们把身与心放到现实生活中去。不要做脱离现实的美梦,而是要把两脚深深地扎进生活的土壤里,然后用双手在这大地上盖起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关上心门,任凭内心一片杂乱时,我们确实要不断地领受苦闷,如此一来那可真是解脱无门。但禅家却说,只要我们从自我封闭的小世界里走出来,把心门敞开来,试着让心平定下来,那么身心自由柔软又舒适的感觉就会顿时生起。而这种状态,便是解脱。
若想不与真实的生命脱节,那么就应该熄灭心头那些无用的妄想。你多多思考如何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就要比你想着如何一步登天更契合禅意。因为前者是对生活的思考,而后者,不过是无知的妄想。
不得不说,有许多束缚和桎梏,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去的。比如,你不断地追求财富,哪怕再累也要追逐,因为你觉得财富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的标准。
再比如,你不停地渴求着某位异性的爱情,因为你固执地认为,能够把条件这么好的异性追到手,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跌落自己挖的陷阱时,等待自己的将是无边无际的痛苦呢?
所谓解脱,便是我们从自己设定的局限中自然而然地走出来。当你觉知到,财富、名利、爱情都不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而不再对其迷恋执着时,你自己就会从以往的局限中跳脱出来。
而当你跳脱出来之后,你收获的将是无边的欢喜。如果那只井底之蛙能够从井里跳出来,那么它看到的必然是另一番大景象,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就如同那只井底的蛙。
生命的意义从来就不在于盲目地奋进,如果你连目标都没有,你再卖力地奔跑又有什么用呢?
古时候的临济大师曾经说过:“不要把别人的头,安在你自己的脖子上。”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并且它时间有限,又何必要执迷于把自己的日子过得和别人一样呢?别人的日子再好,那也是别人的,但你可以想办法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都不要先去逃避。试着和这些困难面对面,不带任何情绪和评断地去看待它们,然后你会发现,一旦自己敢于面对生活中的任何问题时,问题便不再成为问题。
怀着心机经营生活,不如单纯自然地创造生活。因为前者只能让人们陷于身心的疲累,而后者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们的热情。
人们总是把生活看作是一种挣扎,甚至在本该欢欣的时候想到的也是痛苦。其实,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瞬间即逝的,但也正因此,快乐的时候应该尽情享受,而痛苦的时候却要对未来抱持着希望。
孤独感人人皆有,但这没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即便你只身一人生活,依然可以把目光投向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并在其中找到乐趣。永远不要指望着依靠别人来停止孤独,也不要以为放纵欲望就可以掩埋孤独。
事实上,孤独是人的天性,但在禅家看来,这也正好是让心安静下来,并想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