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跟美国总统对着干的美联储主席。(图片来源:smolaw11/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7月22日讯】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上台以来,连番批评美联储加息是“发疯”,还声称要解雇联储主席鲍威尔。比起一些白宫前任,在对美联储的态度上,川普其实算是很客气的,至少,他还没对美联储主席动过手。
【1】1913年成立的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很长时间里只是美国决策部门里的次要角色,美国的货币政策制定权长期被财政部把持。经过长期复杂的谈判,1951年美联储与财政部达成《财政部—美联储协议》,它才被允许独立运行。
当时的财政部次长小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William McChesney Martin),因对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他这一干就是19年。
在马丁看来,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开始时拿走盛满美酒的酒杯”。他主张对通货膨胀实施先发式调控(抢在经济复苏之初就提高短期利率),通过维护物价稳定实现经济的稳定。
在他任内,一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都比较平稳。
1963年11月22日,一声枪响过后,肯尼迪总统倒在了血泊中。肯尼迪遇刺身亡后,副总统约翰逊接任总统一职。
约翰逊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为赢得1964年的大选,他提出“伟大社会”计划,并推行减税等举措向贫困“开战”。他还一改肯尼迪的谨慎做法,全面介入越南内战。
“既要大炮又要黄油”的结果,是联邦开支激增,财政赤字急剧扩大,通胀直线上升。到1965年,马丁越来越担心越南战争对政府赤字和美元汇率的影响,暗示有意加息。
这遭到了总统与国会的联合反对。
有议员指责马丁蓄意“破坏”减税对刺激经济和就业的好处,约翰逊总统则警告称“收紧货币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要求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动,以便为政府发债创造条件。
1965年5月,马丁开始在美联储内部推销提高利率的想法,并在会见总统时提醒对方:“时间不等人,我们不能再拖延了,必须加息!”
10月,总统找来马丁:“我要去做胆囊切除手术,在我手术期间,你不会那样做吧(加息)。”
“我割过胆囊,其实没有那么严重。”马丁的回答语带双关。
实际上,对紧缩货币政策,马丁也很谨慎,直到12月才开始行动。
在12月3日美联储利率决议当天上午,马丁在电话中向财政部长Fowler重申了此前对加息的决定。
得知此事,还没从胆囊手术恢复过来的约翰逊顿时火冒三丈,要求Fowler传达他的警告:“(加息)有碍于我的领导力,也有损于这个国家在商业上的成就!”
尽管白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马丁不为所动,在下午的理事会议中呼吁同僚投票将贴现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4.5%,“加息正当其时,我们不能再等了”。最终,会议以4:3的投票结果决定加息。
总统彻底被激怒了。
他切断了和华盛顿之间的联系,挨个给国会议员去电话:如果必须接受美联储的做法,自己到底应该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第二天,马丁接到总统传唤,要求做出解释。当他抵达约翰逊位于德克萨斯的农场,矛盾终于爆发了。
“你是说,你能够凌驾于总统之上吗?”约翰逊质问马丁。
“我从未这样说过,也不会这样做。但我确信,美联储有权决定利率。”
随后总统要求与马丁单独会谈。当其他官员和特勤人员离开后,人高马大的总统一把将马丁推到墙上:
“你固执己见,做了一些你明知我不赞成的事情,这可能会影响我的整个任期!你利用了一个病人,这是一件卑鄙的事情……我的孩子们将在越南战争中丧生,而你不会按照我的意思印钱放水。”
面对气势汹汹的总统,马丁冷静地说:“我早已提醒过你,我在5月就准备加息了。我并没有以任何方式利用你,尽管我知道你不会支持我加息的行动,但我必须做出这种决定。”
此事过后,约翰逊总统承诺政府会增加税收以减少赤字,换取马丁调低了利率。可直到1968年国会才通过增税法案,此时通胀已高达5%,过热的经济再难遏制。
马丁为此后悔不已,认为自己太过轻率地放松了货币政策控制,1969年他又重回货币紧缩的轨道。
遗憾的是,很快他的任期结束。尼克松任命了一个听话的美联储主席——伯恩斯。
【2】整个70年代美国都在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刺激经济,伯恩斯更是积极配合政府放松银根。
到1979年底,美国已经陷入严重的“滞胀”,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群,通胀如同脱缰的野马,达到惊人的13%,美国经济进入战后最低迷时期。
1979年8月6日,保罗·沃尔克临危受命,出任美联储主席。
沃尔克早期曾在纽约联储工作,尼克松时期担任财政部副部长,亲自主导了美元和黄金脱钩,1974年又担任纽约联储行长,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政策制定者。
沃尔克视通货膨胀为国家大敌,“杀死通胀”成为他给美联储定下的唯一目标。
上任8天,他就宣布把联储基金利率提高50个基点,随后又取消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投票决定联邦基金利率的权利,让利率能任意幅度地上涨。高利率能够提高联邦政府的偿债负担,迫使国会和总统下决心削减赤字。
更重要的是,沃尔克把政策重点从紧盯利率转向控制信贷总量,对大银行的主动负债追加高额准备金,并要求银行不得给投机目的发放贷款。
到1980年10月大选前,美联储已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4%,这让卡特总统非常不满,公开批评沃尔克把太多鸡蛋放在货币供应量这一个篮子里。
最终卡特在大选中败给了里根,他抱怨是美联储断送了自己的连任。
里根上任后,同样对沃尔克紧盯货币供应量(其实更是对其过于独立)的货币政策表示不满,但沃尔克并不买账,为了应对12%的年通胀率,联邦基金利率被提高到超过20%的水平(这个纪录至今都没有被打破)。
紧缩银根不免要以经济衰退为代价,大量企业破产,制造商和农场主们怨声载道,失业率最高达到11%,为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最高点(2008年次贷危机失业率最高点不过10%)。受影响最大的建筑商甚至将木块和砖块寄到美联储,抗议因货币政策无法持续建造新房。
因为担心1982年的中期选举,有参议员直接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沃尔克不能照做,他们将启动立法程序,命令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
财政部甚至开始考虑推动美联储改革,恢复财政部长在联储委员会中的议席(1913年美联储初创时曾有此规定),或者干脆把美联储变成财政部的分支机构,完全对总统负责。
幸运的是,1982年通胀终于停下了脚步。到1983年,通胀已降到3.2%,经济也开始回升,当年GDP增速令人惊奇地达到了4.5%(1984年更是猛增到7.2%),美元币值也恢复强势。
但里根总统已经不想让沃尔克连任,盘算着等沃尔克任期届满就让他走人。
出人意料的是,白宫开始每天都接到大量银行家和经纪人的电话或信件,纷纷要求沃尔克连任。1983年,里根不得不重新任命沃尔克为美联储主席。
1984年美国再次迎来大选,总统希望美联储为政府债务增长提供货币政策的协作。一次里根邀请沃尔克到白宫会谈,却被后者婉拒。总统又提出去联储总部访问,还是被拒。沃尔克担心总统的来访会给公众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双方同意在总统图书馆见面。会面时,随行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告诉沃尔克,总统命令他不要在大选前加息,而里根就在一旁默不作声地注视着他。
沃尔克听后惊呆了,没料到总统会如此露骨地向他施压!
事后沃尔克猜测,这次会面地点之所以选在图书馆,是因为那里没有监听设备(在白宫会被监听)。
然而,在里根的第二个任期,美联储还是强硬地将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硬生生将通胀降到了1986年的1.9%。
但此时里根任命的联储理事也达4位,沃尔克事实上被架空。他决意不再考虑第三个任期。
1987年6月沃尔克正式离任,历任美国总统、各国政要和普通民众纷纷向他表示敬意,信件和明信片如雪片般飞到美联储理事会。
前总统福特在亲笔信中着重强调了沃尔克“以出类拔萃的能力技巧和无懈可击的正直品格,应对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压力与挑战”。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市民帕维莱克说得更真切:“尽管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找到工作了……是您的努力,让我毕生的储蓄免遭贬值。如果说立场不坚定的人可能会屈从于政治上的压力,但先生您却一直在出色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效力。”
至今,人们仍对沃尔克降服高通胀这头“野兽”的历史津津乐道,盛赞沃尔克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美联储主席”、“美国经济活力之父”。
【3】接替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的是格林斯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格林斯潘因对经济数据的分析专业独到,在华盛顿与华尔街已经小有名气。后来,他还在恩师、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的劝告下,加入过白宫顾问团。
1987年8月11日,在总统里根的提名下,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
里根时期美国经济一派繁荣,但商家、银行和个人大肆举债,财政赤字更是急剧膨胀。因此当1988年老布什主政白宫后,美国经济日趋困难——贸易条件恶化,大量工厂迁往海外,房地产价格直线下降。
即便如此,格林斯潘拒绝改变沃尔克抑制通胀的既定方针,从1988年3月到1989年2月连续6次提升基准利率,上升到10%。
老布什对他越来越不耐烦,从一开始的愤怒变为后来的公开指责。一次格林斯潘建议与政府坐下来谈谈赤字问题,老布什未予理睬。
不久后,格林斯潘在国会听证会上声明,他在货币政策上宁可失之过严,也不愿意失之过宽。
老布什则在采访中反唇相讥:“我最近没有和格林斯潘谈过,但我不想看到因为害怕通胀就反应过度,以至于经济受到损害。”
在美元政策上,财政部与美联储也剑拔弩张。
格林斯潘时刻想着提高利率,财政部则希望降低利率、削弱美元、刺激出口,以降低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格林斯潘要独立于政府的干预之外,财政部则对美联储的离心倾向十分不满。
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海湾危机导致石油价格猛涨,格林斯潘不顾总统反对,毅然实行收紧银根政策来控制通胀,总统与美联储的关系再度紧张。
1991年夏,老布什再度提名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本来以两人的关系,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实在是因为布什总统找不到更好的人顶替格林斯潘。
但这也未能缓解格林斯潘与白宫的关系。
眼看1992年大选将至,经济增长率达到2.5%,可总统主张经济增长最低不能少于3%。
格林斯潘具有高度应变的作风,此时他也意识到自己行动有些慢了,立即打开利率闸门。从1992年开始,他不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银行间贷款利率由8.25%将至3%,为30年来最低点。
但美国经济依然疲软,始终没有达到总统的预期。最终,老布什在选举中被克林顿抓住经济问题这一“死穴”不放,输掉了大选。
老布什心有不甘,公开批评格林斯潘是他连任失败的罪魁祸首,“如果降息幅度再大的话,我本来是可以重新当选的。我重新任命了格林斯潘,他却让我非常失望”。
8年后,小布什子承父业,当上了总统。他对格林斯潘很是疏远。2006年,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任职期满,没有得到续任。
离开美联储后,格林斯潘在回忆录《动荡时代:新世界中的冒险》中,很不客气地“敲打”了一下小布什,认为其抛弃财政纪律,将政治考虑凌驾于健康经济政策之上,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是布什政府的一个“重大错误”。
与任上模棱两可的“格氏风格”相比,格林斯潘对小布什的批评干脆、直接、不留情面。
格林斯潘当了18年美联储主席,经历了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长期资本基金危机和2001年“911”恐袭,带领美联储保持了美国经济的稳定。
在他任内,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创造了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通货膨胀大多数年份也被控制在3%以下。
可人们始终对格林斯潘褒贬不一。
有人称赞他带领美国度过多次经济险滩,是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也有人指责在他任内美国又恢复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监管,导致金融机构的扩张更加激进,酿就了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
但无论如何,格林斯潘有他要坚持的原则,比如美联储的独立性,对通货膨胀的时刻警惕,以及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总统关注的总是经济增速。过去70多年里,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尼克松、卡特,再到里根、布什父子,历任美国总统几乎无一不在试图影响美联储的决策,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
可以想见,包括川普在内,我们还将看到美国总统一次次对着美联储“发飙”。这一场又一场的互怼和制衡,刻画着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走向。
参考资料:
(美)斯凯恩:《美联储主席全传》
(美)罗伯特-黑泽尔:《美联储货币政策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华商韬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