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谈出版:匠人编辑 vs. 拓荒编辑 设法活着回来(组图)

发表:2019-11-14 20: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出版业还有太多未知领域待探索,重点是如何“活着回来”。
出版业还有太多未知领域待探索,重点是如何“活着回来”。

詹宏志谈出版/匠人编辑 vs. 拓荒编辑 设法活着回来

初秋夜晚,电商龙头PCHome董事长詹宏志暂时抛开“双11购物节”年度大事,回到资深出版人的身分,分享他对出版业市场与前景的观察。他很直白地告诉出版业,别指望纸本复兴、别把电子书当成敌人,当代的编辑不是不努力,但忽略了新兴、更广大的防区;只要愿意,出版业还有太多未知领域待探索,重点是如何“活着回来”。

詹宏志,1956年生,南投人,台大经济系毕业。现职为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他的头衔很多,是趋势专家、是电商龙头、是作家,是名服装设计师詹朴的爸爸。年轻一代可能不知道他来自出版界,而且功绩赫赫,几乎可以说是“神”级人物。 

很久没有公开谈出版观察的他,11月8日应文讯谁志之邀,在“让我们想像读者─文学x行销”系列讲座压轴场谈“新的出版地平线:别悲观,最好的时代还没来(最坏的也还没来)”,题目很直白,全场满座,而且欲罢不能,原定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足足讲了两个半小时,直到夜深,才不得不散场。(文讯杂志社“让我们想像读者─文学x行销”系列讲座共有4场,全文逐字稿将刊登于12月号文讯杂志。)

离开出版业已有一段时间,詹宏志说,现在谈出版有点胆怯,也有点尴尬。观棋不语虽是美德,但也很痛苦,做了30几年职业编辑的习性无法消除,看到相关资讯总忍不住要想,边想边告诉自己不要想了。“我有现在该痛苦的事,双11很痛苦,一边要看流量怕当机,一边又要抢买。”幽默的开场,让台下哄堂大笑。

【传统出版的难关:眼球逃散】

詹宏志说,出版业的变局发生算来已有20多年,传统出版业不是不努力,而是很努力也只能维持平盘,传统形式的出版是在萎缩,社会份量也变轻了。如果把出版界定在纸本,现在无疑是最坏的时代,而且崩坏还没到谷底。不过,如果把出版定位成“有人书写,有人阅读”的过程,那么,当前出版规模之大,史上未见;作为编辑与出版人,这可能是最好的创世纪状态。

有人把出版萎缩归因于网络,认为书是被网络取代了。詹宏志并不同意,他认为对出版影响最大、对阅读伤害最大的是“眼球逃散”;电视出现之后,分掉人们原本拿来看书的时间,网际网络出现,只是加速眼球逃散。

对出版影响最大、对阅读伤害最大的是“眼球逃散”;电视出现之后,分掉人们原本拿来看书的时间,网际网络出现,只是加速眼球逃散。
对出版影响最大、对阅读伤害最大的是“眼球逃散”;电视出现之后,分掉人们原本拿来看书的时间,网际网络出现,只是加速眼球逃散。

【纸本编辑错过了什么?】

回顾过去20多年出版界面临的变局,詹宏志认为网络时代的创新,每一件都与“编辑”概念有关,但是,纸本编辑错过了一整套新科技,错失了能够大展长才的战场。

1、阅读者的眼球移动时,编辑没有跟着移动:

新工具出现时,编辑没有想到那其实就像发明印刷术,是“工具”的扩大;编辑没有跟着读者的眼球移动到新领域去。

2、查考资料者移动时,编辑没跟上:

从前要查资料必须找字典、找百科全书,现在的查考者只要google就行。但是,搜寻引擎其实并没有解决查考者的问题,算法搜寻得来的结果错落散置,它需要相关性之下更进一步的编辑,但编辑不知道那是他该做的事。

3、多媒体内容兴起时,编辑没跟上:

多媒体内容也是出版品,如果编辑能与美术设计、程式设计师合作,把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全部结合,读莎士比亚剧本读到鲁特琴的同时,可以立即看到鲁特琴长什么样子、音色如何;这会让工具书变得更强大、知识累积更快速。

4、付费频道兴起时,编辑没跟上:

付费频道卖的是“议题”与“作家”,怎么找出一个被社会需要的议题、怎么找到有潜力成为名嘴的作家,这些事不正是编辑的专长吗?但这个市场也不是编辑开发出来的。

5、社群网站兴起时,编辑没跟上:

社群是一种同温层,用某种内容把一群人连结起来;有了这群对某种内容感兴趣的人,相关商机跟着聚合。其实,杂志就是社群,聚集了知识的同好层;把这些人和内容连结起来,正是编辑的工作。

【编辑必须扩大防守区】

错过这些新科技、新工具,时犹未晚。詹宏志指出,开创这些新科技的网络工作者,没有经过编辑工作的训练,搜寻引擎只用相关性查找显然不够;经营一个作家、激励作家,让他发光发热;找出能够“搅动社会情绪”、让社会有感的议题,这些都是编辑最擅长的事;甚至可以说,这些新科技里,属于编辑的工作“根本还没开始(做)呢”。

他提醒编辑人必须扩大防守区,把出版的范围拉开、拉大。凡是有人提供内容、有人在读,那就是出版;一切阅读、阅听形式都是出版;所有知识生产的媒介工作都是出版。

今天有太多的出版不是发生在传统出版领域、不在出版人的防守范围里,詹宏志说,那是因为出版人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不要再期待纸本复兴,那不会发生。不要怪年轻人不看书,现在的年轻人依然很聪明、很有见解,只是他们的知识来源管道、形式跟上一代不同。

“我们可能太注重形式,而忘了本质”,詹宏志这么感叹。从前最好的形式是纸本,现在有别的形式,例如网络阅读、电子书,只是它还没发展成熟,不要小看它继续演化的能力。

从前最好的形式是纸本,现在有别的形式,例如网络阅读、电子书,只是它还没发展成熟,不要小看它继续演化的能力。
从前最好的形式是纸本,现在有别的形式,例如网络阅读、电子书,只是它还没发展成熟,不要小看它继续演化的能力。(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下一世代编辑:文艺复兴人】

往前看吧,詹宏志期许下一世代的编辑应该是“文艺复兴人”,要对所有的出版形式都有若干程度的理解,把各种形式一次做好,生产一次就可以创造多元服务与收入。

他指出,程式、人工智能再厉害,也无法处理“断裂式”创新,没发生过的事它没办法无中生有。程式不懂怎么跟社会沟通,不懂怎么激励作者创作,但这些事人类编辑都会;编辑擅长的选题,就是找出这个世界还不知道的需求,找出这样的内容去撞击社会。当然,这样的编辑会是多重技能混合体,主管也必须对各种跨界技术有若干了解,才能管理。

他也提醒编辑要有行销的思维,以前做出版可能是8个编辑搭配1个行销,现在也许应该反过来,变成1个编辑8个行销,生产应更节制,但要更费力气去思考行销,做更多营销活动。

但是,这不代表传统编辑、纸本编辑应该改行。相反的,真正厉害、精于文字的传统编辑应该设法把工作做得更精、更好、更高价,朝向职人、工匠之路迈进。

【匠人编辑vs. 拓荒编辑】

前面说到纸本编辑没有跟随科技发展而移动,但是这个产业总有一些人愿意移动。詹宏志呼吁经营者扩大面向、多元发展,靠着匠人编辑维持一定营收,支撑愿意学习新技能、愿意移动的探险队去探索未知的空白世界、去想像各种不同形式的出版,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活着回来”。

出版业未来到底会怎么样,全世界都没有答案,付费墙看似成功的纽约时报也还不知道,变数仍多。詹宏志请大家把儿时读过的经典故事“所罗门王的宝藏”找出来再读一遍,第一批冒险者手上是不会有地图的,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备好补给,朝着空白地带出发,但只要他们活着回来,就能画出第一张地图,让后面的人依照这张地图做更好的准备,再去冒险。

听詹宏志讲出版是种享受,带着老派绅士的风范,说起话来不急不徐,明明是口语却仿佛“听”有声书般丰厚;这要归功于他的词汇丰富、语意节奏分明,这,当然是阅读练就。

责任编辑:黄淑芳 来源: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