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口头禅,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图片来源:Adobestock)
一直说“不”,让人引发怒气
我在史丹佛大学时,也出席了一堂运用戏剧手法来表现情境的有趣课程。这和“三明治口味”一样,至今都对我受益良多。
这是一堂完全没有教科书和讲义的特别课程,老师将六十名学生分为十组。没有组别讨论的时间,就突然指定其中一组,上台表演“即兴”短剧。
六位组员的其中一人被指派为“意见领袖”,只有这个人的发言内容需要遵守规
则。其他五人则是以准备派对为内容,即兴演出。在所有同学面前,老师下了“演出三种类型”的指示。
第一种的规则是,意见领袖不管听到什么都要回答“不”。
“这个周末,来举办派对吧!”当老师说完,表演就开始了。
因为开始得太过突然,除了意见领袖以外的五个人都一脸茫然,虽然他们一直在思考。不久后,一名组员惶恐地发出声音。
“派对上的料理就用寿司吧!”
那个人有点害羞地说,意见领袖反射性地,按照老师的指示回答“不要”,教室所有人瞬间哄堂大笑。
“好,那我们不选寿司,改办披萨派对吧!”为了不输给意见领袖的拒绝反应,五人提出以“披萨”代替“寿司”当作派对料理的替代方案。
意见领袖再次回答“不要”,他还是按照老师的指示,选择拒绝。教室里,同时出现了觉得可惜的声音。
一个人的口头禅,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图片来源:Adobestock)
“这样啊,那汉堡怎么样?我家有烤肉设备,我把那个带来烤吧!”
“不要。”
“嗯……你汉堡也不喜欢啊?那吃热狗吧!”
“不要。”
面对各种提案都给予否定态度的意见领袖,使另外五个人渐渐变得不耐烦。
“塔可饼如何?”“水果怎么样?”“意见领袖应该是因为没有酒才不喜欢,那我带啤酒过来吧!”各种意见接二连三,不停地冒出,但意见领袖都没有要改口的意思。
最后大家的怒气也到达顶点,大叫:“不然就不要食物了,总之就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吧!”
听到这句话,原本必须继续说“不要”的意见领袖也忍不住笑了。
说“好”,能让气氛变好
在这堂课程,没有中场休息时间,老师就宣布“第二种类型”的表演。
第二种类型中,意见领袖被规定,面对来自组员的各种意见都必须回答“好”。
一个人的口头禅,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图片来源:Adobestock)
此时教室的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这样看来比较容易的氛围。
面对“周末就来办寿司派对吧”的提议,意见领袖马上就回答:“好!”
和先前的态度完全不同,大家的情绪也被挑起,大声说着“好,来吧、开始吧。”
“寿司的话,虽然超市也有在卖,但我之前听日本朋友说,他们在家举办了让参加者自己卷寿司的派对。我们自己做的话怎么样?”
“好!”意见领袖回应。
“我有个刚到这里的日本朋友,他家里有做寿司饭的木桶,我想我们可以跟他借,用木桶做醋饭。我可以约他来参加吗?”
“好!”
“啊!这样的话,我可以负责买材料。我家附近有卖日本食材的超市,可以买到鱼和海苔。也买个酪梨给不敢吃生鱼片的人。”
“好!”
“感觉很有趣呢!既然是难得的聚会,要不要大家一边吃寿司,一边分享自己研究的题目?这也可以勉强算是个读书会吧。”
“好!”
表演进行得越来越有趣,已经到了老师不得不喊停的地步。
一个人的口头禅,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图片来源:Adobestock)
“好啊,但是”让人困扰
结束“只说好”的表演之后,课程终于进行到最后一种类型。那就是意见领袖必须回答“好啊,但是”的类型,刚刚“只说好”的表演让大家不亦乐乎,大家跃跃欲试的模样至今我仍印象深刻。
“那么,周末来办个寿司派对吧!”
表演同样从这句话开始。
和前面不同的是,这次意见领袖回答:“好啊,但是……”
“但是什么?”大家回头对着意见领袖问。
意见领袖扭捏地小声说:“没有,我是说,寿司我是很喜欢啦!但会不会有不喜欢的人?”
成员也没有因此停下来,似乎是因为有了第一次不停被拒绝的表演经验,使成员都对此免疫,我觉得这次的对话变得不一样了。
“我知道了,那为了不喜欢寿司的人,也加入酪梨吧!”
“好啊,但是……”意见领袖再次扭捏地说。
“这次是怎么了?”
“我觉得也会有讨厌酪梨的人,那些人要怎么办?”意见领袖的态度暧昧。
“你是不是讨厌寿司啊?”
“不是,如同我前面已经说过,我是赞成寿司的,但是我也想尊重其他人的意见……”
一个人的口头禅,能分辨是否值得深交。(图片来源:Adobestock)
这段对话好像永远无法结束,观看表演的大家也不知为何地开始变得沉默。这相当不可思议,在一直说“不要”的那时大家反而会笑,与现在的表演相比,当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这种模糊不清的回应,到底是反对,还是赞成?因为感受不到意见领袖的真正想法,让大家感觉很不耐烦。只要不知道对方内心在想些什么,就会让人感觉不安。到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教室的气氛令人很不舒服。
对我来说,在这三种类型当中,“好啊,但是”是最具有冲击性的。
说“不”时,反而会出现了热狗、汉堡等各种派对食材的“替代方案”。这和回答“好”的时候不一样,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想法。
不过,“好啊,但是”的类型,乍看之下,意见领袖是赞成的,但因为后面加了各种“但是”,导致提案方也变得僵化,每位成员都坚持非“寿司”不可。对话开始变得在小地方打转,无法往外延伸。
远离把“好啊,但是”挂在嘴边的人
在商场上,我到现在还是不和会说“好啊,但是”的人来往,虽然他有一瞬间接受了我说的话,不过接下来他就会“犹豫”。当然,在进行商业往来时必须慎重、小心,但在重视多元的现代,最好还是能先注意到各种“该小心的地方”。
我觉得一开始就拒绝我说“不”的人还可以接受。但“假装”赞成,让人最困扰,这些人同时会把“话是这样说”、“尽管如此”挂在嘴边的类型。
这是有关我参加史丹佛大学特别课程的个人见解,当然在做生意时也会有必须说“好啊,但是”的状况,但在讨论新想法时,是该小心别说出与“好啊,但是”这类的回应。
(图片来源:采实文化)
本文整理、节录自竹下隆一郎《不善社交的内向人,怎么打造好人脉?》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