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书法的精深之处(图)

作者:智真 发表:2021-01-04 13: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漫谈书法的精深之处
书品视人品,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中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因为文字不仅与民族文化相关,也反映出书写者的性格、志向、思想境界等。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载道。”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

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清刘熙载还将各种身份不同的人的书法特点作了概括:“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事实正是如此,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书法家几乎都是忠正廉洁、品质高尚的人,他们的道德、人格、气节和书法作品千古流芳,使后人赞颂不已。

比如王羲之,品德清纯,他的字清秀超逸,举止安和;虞世南、柳公权,文章妙古今,忠义贯日月,书法质朴充满严正之气;苏东坡,书法旷达豪放;颜真卿刚正不阿,字刚劲雄健,让人感受到浩然正气。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都可以从他们书法作品中体会到他们的高尚品德。

如果书法家品高尚,其作品也被世人所珍爱。如爱国名将岳飞、文天祥、林则徐,他们忠义正直,坚守气节,他们的字也特别受到保护和爱戴。如果书家的道德败坏,其作品也不会为人所重。想用书法的成就来掩盖或弥补其人品的缺陷,那是行不通的。如宋代秦桧也曾研习书法,因其卖国求荣,陷害忠良,其字亦被排斥。那些大节有亏的人,纵使书技娴熟,因受到人品影响,其书亦随人而逝,泯灭不传。

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事物是用道德标准来衡量。无论是做诗、作文、写字或绘画,都会表现出人们对“善”与“恶”、“正”与“邪”这些原则的态度,人们在看好的、正的作品时,会得到美的感受,也会受到作品内容和作者品德的感化鼓舞。

“自来书品,视其人品。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所以学书要先学做人,立品为先。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必须修养人品。

书法艺术的品评,不是比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看作者的胸襟、气质和道德修养。各种艺术和技能,都是为了让人正用和善用,人们只有修心重德,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才会展现笔下的神采和神韵,才能更好的利人济人。



责任编辑:静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