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图片来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1月30日讯】当美国联合盟友制衡中国时,德国对这个亚洲巨头采取了更为旁观者的态度。但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9月卸任,分析认为,柏林很可能转变为更鹰派的对华立场。
默克尔在2018年出人意料地表示将告别其政治生涯。这位总理放弃了她自2000年以来担任主席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领导权,并承诺在第四个总理任期结束后不寻求连任。
智库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舍(Sophie Rocher)表示,默克尔被认为是为了商业利益向中国妥协,在国内和欧盟都面临越来越多批评,新的领导人可能会改变对华思路。
她对美国之音说:“新一代领导人对中国的长期威胁更加敏感。北京和中共正在挑战欧洲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即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权衡。”
默克尔接班人
默克尔所在的基民盟于1月选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拉舍特(Armin Laschet)为新党魁,这意味着他很可能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作为联盟党的候选人参加9月的选举。
今年59岁的拉舍特代表中间派的政治路线。来自德国人口和工业大州的拉舍特主张保护德国出口产业,有人认为他的对华政策偏软。
拉舍特去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和欧洲应该以现实、自信的态度与中国打交道。他也强调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 ,“我们倡导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括商业和政治领域,包括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德国事务专家布拉斯(Piotr Buras)认为,德国对中国的态度长期主要基于地缘经济而非地缘政治,新一届政府需要改革这种经济联系。
他对美国之音说:“对中国出口的依赖是德国经济模式的一部分,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以汽车为主的传统产业发挥着核心作用。这种模式需要彻底改革,或者至少要纠正,但这不会一蹴而就。”
作为欧洲最依赖出口的国家之一,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欧洲国家。2018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几乎占到了欧盟出口总额的一半。
近年来德国国内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已经有所反思。早在2016年,德国政府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拒绝了一家中企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不久后,德国收紧了限制海外投资的法律。
长期来看,德国将进一步调整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在中国推出旨在构建科技超级大国的《中国制造2025》后,德国国内对中国政府主导的经济战略愈加质疑,他们担心北京会针对德国公司,并抽走他们的知识产权。
智库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中国制造2025》取得成功,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机械制造行业对中国的出口可能从2019年的180亿欧元缩减到2030年的130亿欧元。
此外,默克尔的继任者将面临更多来自德国其他政党的压力。德国复杂的多党制要求联合政府,这些政党在对华问题上均主张采取更为强硬的路线。
民调显示,占德国选民20%的绿党有望与基民盟组成联合政府。绿党近年来成为对华最鹰派的政党,主张制裁北京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停止使用华为技术,特别是用于德国5G网络的发展。
欧盟的压力
分析认为,德国还受到来自欧盟的压力,这些成员国对德国在欧盟内部推崇的对华政策愈加不满,要求德国更多地发声,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更加强硬。
鉴于德国在欧盟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支持向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的成员而言,德国的立场长期是一个重大障碍。在默克尔执政期间,她主张在中国问题上优先考虑对话,避免对抗或批评,相信经济接触将使中国在政治上开放。
默克尔还将欧盟视为美中对抗升级中的调解力量。她推动与北京在投资协议、气候变化等领域重新接触,试图表明与中国领导人的对话仍有意义
然而,这种做法出现了深深的裂痕。随着新冠危机的全球流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变得更具挑衅性。中国在香港、新疆和西藏不断打击民主,以“战狼外交”反击国外的批评,同时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西方加紧进行经济和政治间谍活动。
在许多欧洲人看来,默克尔的做法不再反映欧洲的共识。在过去一年里,欧洲对华立场已经大幅变得强硬。据皮尤研究中心10月公布的一项调查,大部分欧洲国家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显著上升。
欧洲的对华方针正处于一个相当大的变动时刻。欧盟12月宣布与北京达成了一项投资协议,对中国外交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这项协议是在德国担任欧盟主席国的六个月期间完成的,默克尔将达成该协定作为首要任务。
但这份投资协议引起了欧盟内部的重大分歧。一些欧盟成员国认为,默克尔将德国大企业的利益置于一些较小的欧盟成员国之上,并有意忽视中国的人权问题,透支了欧盟的信誉。
默克尔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友好态度使其面临尴尬的境地。尽管她多次谈到欧盟要在5G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但英国、法国、意大利和东欧大部分地区都准备将华为赶出局。
欧盟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感到震惊,并呼吁与美国拜登政府结成更强大的联盟,维护民主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智库卡内基欧洲研究所的研究员邓普西(Judy Dempsey)近日在一篇观点文章中写道:“如果德国致力于跨大西洋关系和安全,柏林必须更积极地推动欧盟达成一致的对华政策,而且是与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对接或融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