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21年3月10日讯】3月5日,李克强在中共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报告时宣布,2021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人以上;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3%左右等。
为什么这次要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有什么讲究吗?到底可不可能实现?
首先,中国的GDP增长数据从来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中国的GDP增长必须要保证在7%、或者6%之上,中国的经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中国2019年的GDP增速就是6.1%。
其实在全世界,很多学者和机构对中国官方出的数据是表示怀疑的,只是苦于没有证据。但从中国统计局的一些互相大家的数据中,其实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比如,笔者自己就在2019年和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中发现了矛盾的地方。明明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统计局硬说成是增加。这就明显可以戳穿他们数据谎言,很多数据可能都是编造的。
即便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的数据在造假,但是他们还是需要编造出一套数据,来像全世界展示中国经济的良好形象,对内让老百姓觉得他们治理经济有方,增强他们统治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利于向国际展示中国的经济成就,吸引外资进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所以,如果经济增速低于6%这个数据,可能就是管理经济不力,社会就会出问题。当然去年疫情是个特例,今年是正常的年份,如果李克强把中国的GDP增速目标放在6%以下,可能反而会引发更多的猜疑。
中国的GDP数据从来都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其次,我认为这个数据是根据中国去年整体的经济表现估出来的。去年中国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第一第二季度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不算正常。而第三、第四季度平均下来,基本就是6%左右的增速。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达到了6.5%。可以顺推明年的经济增速和第四季度一样。如果再考虑明年慢慢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实施货币政策正常化后,以及中国今年出口没有去年疫情的红利,出口可能不会这么强劲,这些折扣打下来,制定增长目标为6%也可以理解。
再次,去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只有2.3%,基数比较低,今年很多服务业将会更加开放,在低起点上实现6%的增长,只要稍微用点力就可以实现,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绝招”,就是中国的国家统计局,就算无法完成经济增长目标,只要统计局加个班,基本可以把这些数据弄得非常靓丽好看。
在说到李克强工作报告中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100万人以上这个目标,可以说订得也是非常蹊跷。我们对比一下去年,全年经济增长2.3%,但是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高达1186万。而今年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GDP6%的增长,是去年的2.5倍,但是制定的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也只有1100万,和去年齐平。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去年的经济增速是假的,新增就业人数是假的。要么是今年的目标定得太低,对今年经济增长极度悲观。
还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今年定的目标是年增长3%左右,而去年CPI上涨2.5%。当然这都是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有水分的数据,我们姑且相信这是真实的。从去年的2.5%上调到今年的3%,首先说明今年的通胀比去年更严重。其次,3%这个目标,可能只能哄哄吃穿住用行都可以报销的官员们,但是对于能源粮油食品日用品等都在大涨价的老百姓来说,可能谁都不会相信CPI只会上涨3%。今年全球大放水,大通胀的格局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大家做好迎接涨价的准备即可。
说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房地产,这里顺带也给大家解读下。因为很多人都关心中国的房产走势,而两会可以说是给全年地产定调的。
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看起来官腔十足,但是实际可能大有深意,甚至可以说,“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比“房住不炒”还要重要。因为房住不炒是商品房市场工作的总原则,而“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则是一切城市化、保障房、商品房、租赁房、城市群和都市圈工作的总原则,后者工作包含前者工作,而且明显后者工作的重要性要日益压过前者。当然说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让中国人居者有其屋,又是另外一回事。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住不炒”这是商品房市场的基础,是大原则,三稳是“房住不炒”的总体方法,二者是手段和目标的关系。今年年初在全国就密集出台了数十项调控措施,不管是房企债务的三道红线还是银行发放房贷的红线,包括住房土地供应的政策,可以说都是重拳出击。还有上海、杭州、深圳的楼市调控也是一波接一波。比较微妙的是没提“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可见今年从全国来看还是房地产偏紧的一年。
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第三个关注住房的问题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这个提法首先出现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不过大家那时候没有注意。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这里的任何一句话都不是白说的,尤其是某种新的提法,意味着将有一系列的市场调控开始。
果不其然,就在讲这十二字之后的不到100天内,对于房地产热点城市区域性调控政策果然一个接着一个,尤其是深圳和上海最为突出。
深圳明显在“补作业”,从大规模开始按照积分摇号,到严查经营贷流入,再到创新型极强的官方参考价出台并应用于银行贷款发放。很明显,深圳是在落实这句话的精神。
比深圳聪明的多的上海,去年四季度房价也是跳涨,上海也开始了相当频繁的调整政策。但是和深圳不同的是,深圳是完全的紧缩性政策,而上海则是一边紧,一边放,前些天刚刚筹划环沪五大新城政策,很明显是政府引导热钱、引导购买力的走向。既不让购买力走出上海,也不让某个区域炒的太热。
工作报告和房产相关的第四个问表述是,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对于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工作报告论述最多。其中方法可以概括为两个:租房和买共有产权。租赁住房这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各个城市政府落地的项目也很多。
另外,因为去年长租公寓公司暴雷很多,很多年轻人被坑,血本无归,成为全社会的一大焦点。不管是租客还是社会资本不会马上碰这个领域,国家针对这个领域也在引导投资,最明显的就是“降税”,这个领域在今后税收将下降到一个非常非常低的阶段,甚至国家出钱补贴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买”这个方法,中国政府重点推荐“共有产权”这种模式。这种半保障半商品房性质的产品,在北京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应该说对于稳定北京市场有一些作用。这一次应该会向全国层面推广,首先很可能就是房地产比较热的几个大城市。
所以总结起来,首先是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城市,稳定住现在的局面就行,不要求收紧,当然也不能放松,可以搞点人才引进暖暖市场可以,但大规模开放限购、限贷、限价等大政策也不被允许。
其次,对于百分之十的房价可能较大幅度下跌的城市,比如天津,政府应该会默许其小规模调整,比如阶段性放开、区域性放开,毕竟三稳中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个双向目标,不但包括防止过快上涨,也包括过大下跌。比如国内目前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方城市房价下跌比较快,这种非常不好的势头,是中共高层要重点防范的。
关键就是要反映到“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这句话上,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一轮针对一线城市的密集调控至少还要持续到今年的上半年,需要在这些城市买房的朋友心里应该有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