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表示将带领ARM赴美上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2月13日讯】2月8日,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和日本软银发表声明,决定终止双方对ARM(安谋)的交易。软银表示将带领ARM赴美上市,却未提及伦敦交易所,这个远走高飞的计划将让ARM离英国越来越远。
这家诞生于英国剑桥、主要股权曾归属英国的公司叫ARM,在全球芯片架构设计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芯片业“皇冠上明珠”的ARM,2016年在英国诸多知名基金和英国高院的同意下,将全数股权易主给日本软银。
英国是如何失去对芯片明珠的控制的?
2016年6月23日,英国退出欧盟公投结果公布,51.9%的市民选择支持英国退出欧盟,引发全球轰动。
随后,2016年7月18日,拥有剑桥血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双重上市的芯片架构设计公司ARM接受了日本软银集团的全股要约。
当时,整个英国都对这笔交易感到高兴。然而,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料到后来的故事。两年后,全球芯片大战打响,英国政府意识到自己“失去”了芯片明珠,但为时已晚。
软银的收购要约就像在袋子里找东西一样简单。从2016年7月18日发出要约开始,软银最终只用了50天就完成了交易。
在英国公投脱欧的前一年,英镑对日元贬值近30%,这也意味着英国的资产价值相对缩水。2016年6月23日英国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后,这种价值缩水了。
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RM已经失去了上升势头。在2016年6月之前的12个月里,ARM的股价低至每股8.25英镑,高至每股11.4英镑。
在这个“危机时期”,软银突然扮演起了“白衣骑士”的角色。软银原本只持有ARM 1.45%的股权,并主动提出收购剩余98.55%的股权。令ARM高兴的是,软银愿意支付每股17英镑,比ARM在要约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高出53.35%。
人们认为软银的出价是“天价”,也有人形容软银此举是“赌博”。为什么这么说?软银的出价意味着其认为ARM的总价值可以达到235.8亿英镑,约为ARM前一年总收入的23.82倍,EBITDA的52.36倍。换句话说,如果ARM继续如此不温不火地发展,软银至少需要5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而且,软银还提出全现金收购。
时任ARM董事会主席的斯图尔特钱伯斯(Stuart Chambers)形容软银的提议“不可抗拒”,他还表示,软银“锁定了未来将用现金实现的价值”。然而,如果钱伯斯对ARM的未来如此自信,他会欣然同意这笔交易吗?
不仅是钱伯斯,这笔交易的喜悦也在英国政府、ARM股东等方面蔓延开来。明星团队的参与也让这笔交易有了莫名的可信度,很多投行和知名基金都参与其中。
与其它跨境交易相比,软银收购ARM可谓“飞奔”。2016年7月18日收到购股要约后,ARM股东于8月30日投了赞成票,随后英国高等法院于9月1日给出了肯定的认可意见。2016年9月6日,软银正式完成对ARM的收购,耗时50天。
现在,虽然美国公司无法接手ARM,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继续追求“美国梦”。2月8日,他宣布将与ARM再次上市,目的地是纳斯达克。
消息一出,英国一片哗然,英国政府和伦敦证券交易所陷入尴尬境地。面对公众的质疑,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发言人2月9日回应称,他注意到软银希望将ARM带到美国市场的消息。不过,英国政府不能多做评论,而只是坚持认为对于高科技公司来说,伦敦仍然是“一个很棒的地方(a great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