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蕴涵中医养生精随(组图)

从端午习俗谈养生保健

作者:叶慧昌 发表:2022-06-02 14: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端午节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也有许多蕴含着养生保健的习俗。(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有句俗谚:“未过五月五,棉袄不可藏。”台湾俚语则说:“未吃五月节粽,破棉被不可放。”意思是过了端午节,炎热盛夏才真正开始。由于春夏交接之际,温度湿度变化大,各种病菌又蠢蠢欲动,所以端午节在吃粽子、赛龙舟,表达对屈原的哀思之余,古人还有许多习俗,蕴涵着夏日养生保健的意义。

饮雄黄酒 驱病健身

根源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据说白娘娘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形,所以雄黄酒包含有驱病健身的意义。《帝王岁时记胜》说:“五月五日,细切蒲根,拌以雄黄,曝而浸酒,饮余则涂抹儿童面颊、耳鼻,并挥洒床帐间,以避毒虫。”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雄黄具解虫蛇毒、攻毒燥湿杀虫的功效,但由于含有毒性,需经古法炮制,方可使用,而且不管内服或外用,都不能过久、过量。其中毒的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解药是生甘草一份,绿豆二份,煎浓汁频服。

饮菖蒲酒 避恶去毒

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具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的功效,因此可缓解端午又湿又热的气候,所造成的头昏身倦、湿困脾胃、胸腹胀闷等不适症状。约从南北朝开始,人们相信饮菖蒲酒能避恶去毒,《本草纲目》即说明:“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萎,久服耳目聪明……。”到明清时期,饮菖蒲酒以祛毒邪的风俗已盛行各地。

《端阳故事图》清乾隆,徐扬绘册—第五开《悬艾人》
《端阳故事图》清乾隆,徐扬绘册——第五开《悬艾人》。(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公有领域)

悬蒲艾 防疫保健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南北朝以前就有端午节插艾的风俗,有的用艾叶、艾根做成老虎的模样,名为艾虎,挂在门楣以驱除邪气。后来人们喜欢在端午节悬挂艾草或九节菖蒲于门前,借由新鲜植物的精油所散发的气味来驱赶蚊蝇,这与现代流行的精油芳香疗法,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还有人以熏烧苍术、白芷、艾叶,以达芳香辟浊的效果,也算是古代的一种防疫保健措施。

香囊
挂香包可驱风邪、治感冒。(图片来源:Pixabay)

挂香包 驱风邪治感冒

将白芷、菖蒲、川芎、檀香、苍术等中药置放在小袋中,配戴着可驱风邪、治感冒,也可以防止幼童被蚊虫叮咬,同样属于一种芳香疗法。

百草药浴 身心平衡

用艾叶、柳叶、桃叶、兰花等煮水后,加入洗澡水中清洁皮肤,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皮肤病,药气香味也能去除身心失调、增进健康,这与时下流行的药浴泡汤,其功效是不谋而合的。另外,也有人用艾叶加上白藓皮、地肤子、花椒等煎水熏洗,用来治疗湿疹、疥癣等疾病。

喝午时水 补充水分

端午节午时过后的水才称为“阳水”,适逢天气炎热,水分容易大量流失,这种习俗正好提醒大家养成多喝水的习惯,适时补充水分。甚至老一辈的都会叮咛,游泳戏水不宜过早,应等端午之后,才不会让寒湿侵入人体,造成风湿等伤害。

端午节吃粽子
糖尿病、高血脂或肠胃功能欠佳者,粽子应浅尝即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以上的端午习俗,流传了几千年,或许有些已渐渐被淡忘,但是吃粽子这一项,是人人不能够“免俗”的。但糯米性偏甘温黏滞,加上油腻的配料,并不适于夏天食用,还好用了甘淡而寒的竹叶包裹,可清热除烦、凉心舒脾,仍不失为精心巧妙的搭配。只是现代人营养过剩,凡是糖尿病、高血脂或肠胃功能欠佳者,仍应浅尝即止。

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台湾台中市叶慧昌中医诊所院长,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转载本文请取得作者同意。

责任编辑:王欣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