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生鲁四乐图》(局部),画中表现白居易作诗通俗,老妪可解。(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与李白、杜甫均被世人誉为中国诗坛巨星,是享誉海内外的诗人。他除了认为诗歌理应担负起“补察时政”的使命,亦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强调承袭《诗经》“风雅比兴”之传统,且提及“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进而达成“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地。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报国志向的诗篇。
白居易在世期间就诗名赫赫,不似韩愈、杜甫等才华灼灼的诗人,逝世后才倍受推崇,他也不似王勃、李贺等早逝诗人,令人抚腕感伤。总之,是生前就获得举国上下的推崇、喜爱,在其盛名的二十年间,各地的寺庙、道观及邮亭等处的墙上均能见着其诗作。因他强调诗文需浅显易懂,故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成为他忠实的传播者。民间亦流传“老妪能解”一知名故事。不过,先不论其作品,光是探看白居易此人,就能感受到其明晃晃的“能量”。这些“能量”均是要了解白居易的我们,绝对不可以遗落之重要事项。
白居易创作佳,人品亦受到称赞。由于他善于严于律己、反思自省、廉洁简朴的特性,遂留下一些令人闻之莞尔,点头称许之事迹。
话说,白居易某次看见自己家中的两块石子,顿生犯错之感。原来,他先前赴杭州天竺山时,顺手带走了这两块玲珑可爱的山石。孰料,后来回想起来,只觉得如若每位游人都像自己这般顺手带回两三样喜爱的山石下山,时日一久长,天竺山岂不面貌大变?!纵然过去认为自己未曾带走杭州的一丁点儿东西,但眼前这石块难道就不是原本属于杭州的东西吗?!
白居易就这样想着想着,越来越懊悔,并再次挥洒才华,并于诗文中显露自我检讨这一优点:“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试想,综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无法计数的为官者,谁人如白居易这般可爱、殊异,为了石块自责自省?!他为官是否廉洁?应不须过多言语证明了。
白居易的一生,与佛门关系密切。据悉,是一位德行高的道林禅师点醒了他,让白居易从此以后走上了修炼之路。
话说白居易担任杭州太守期间,前往拜访这位高德禅师,并与之出现了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有趣对话。
白居易见禅师居住在山松下,不禁开口说:“禅师住处很危险。”
不料,禅师的回答反倒令白居易感到非常疑惑。当禅师回说:“太守的处境更危险!”白居易赶忙问说:“我何险之有?”禅师反问:“身处官场,似薪火相交,但人居其中往往无法觉察,这难道不够危险?”
白居易接连点头称是,并接着向禅师请教人生的道理。禅师答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认为,这道理可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要如此说的呀!
禅师再答道:“纵然三岁孩子也知道要如此说,但八十岁老人未必能做到。”禅师的话真让白居易叹服极了,至此往后不只虔心修行,还拿俸禄请人绘制大型天国世界图、佛像、神像、印佛经,并劝勉民众要信奉佛法,相信因果。他也写下了“愿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绮语之因,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轮之缘”等推崇佛法的文字。
白居易在晚年期间,自号“香山居士”。晚年罢杭州刺史归洛阳的他,种植了几千株竹子,“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池上篇》)。有研究者认为,观看白居易的人生历程,可谓其歌颂的竹之德——“固、直、空、贞”,正恰恰映照了他自己奉行的人生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知足保和”,以及着重内省的修行态度。换言之,白居易对竹子的描写,正符合其修行境界之变化。
成为不入庙修炼者的白居易,是因为修佛促使他明白人世一切均存在因果关系。苏轼曾在“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一句中,说出了自己跟白居易道根上的相似性。这两位大文人的生命之根,都是深植在修行上的。也正因把握了修炼机缘,在被贬官到江州担任司马,或是遭遇生活磨难时,白居易不像常人般过份忧愁、烦恼,甚至能悟出令人敬仰之语。
我们虽未身处白居易的时代,但都能明白:像白居易这样一位饱受上下崇拜、对时人产生莫大影响之人,是很难维持淡泊名利的心态的。毕竟这类名人不免徘徊于患得患失的情绪之间。加上白居易又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的文人,笔墨兴起之间不免尽写社会大小事。如此思虑百姓事之人,要想摆脱愁苦焦虑、不困于愤世嫉俗是很难的!但,名气旺盛的白居易居然还成为了一位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懂得反躬自省之名人,着实是难事一桩、高人一位!
与现今社会不同,盛唐前后有许多朝廷命官和文人其实都是修佛的。其中一些人还知道自己的过往转世故事。至于白居易不仅修出较强的宿命通,在修炼体悟上,似乎也高于他人。
或许,因为白居易步入了修炼道路,因此比一般人更懂得静心修养的方式。他也持续调适生活,最终享有75岁高龄,获得世人称颂,大赞白居易足以成为养生之典范。
白居易一些关于养生法的诗篇,也揭示了其“养生之法”,其中包括勤练气功、步行及游历名胜古迹。像白居易在 《负冬日》中,就描述了练气功时的情景:“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喧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居易认为,练出了温和元气,能使肌肤结实、健美。炼功初期如饮下甘醇美酒,又如冬眠生物复苏般。全身非常舒畅,而全无一点杂念,豁然通达地如同是忘记了自己所在地,心亦与天空融为一体。
白居易还透过《题玉泉寺》这首旅游诗,讲述了依靠四处游览这一绝妙方式来维系着清净且朝气十足的生活:“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这类白式作品,对于未修炼之人,实在是很好的提醒。
其实,无论是白居易的作品,还是其为人轶事,均能成为后世典范,供今人跨越时间学习、效法。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