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尼巴厘岛于习近平面对面会晤。(图片来源:SAUL LOEB/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1月16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编译/综合报导)美国总统拜登11月14日在与习近平会晤后表示没有看到中共立即入侵台湾和第二次冷战的威胁,美国军事专家基恩将军认为拜登浪费了一次当面警告习近平勿轻举妄动的机会。《华尔街日报》报导,拜习会标志着美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管理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激烈竞争,防止冲突。
周一的拜习会标志着美中双方的沟通渠道重新开放,这一沟通渠道在佩洛西8月访台后基本断裂。白宫表示,两位领导人已授权高级官员深化从气候变化到粮食安全等问题的磋商。拜登还责成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华,以跟进周一的会议。
美国塔夫茨大学政治学副教授、美国企业研究所非常驻资深研究员贝克利(Michael Beckley)告诉美国之音,拜习会后,美中关系可望“从谷底翻身”,紧张关系也可能短期缓和,但两国关系长期的冲突本质不可能改善。
福克斯新闻高级战略分析师基恩将军(Gen. Jack Keane)对拜习会的结果平平表示担忧。
“我们面临的紧急情况是战争威胁,这是美国面临的最危险的情况,”基恩将军告诉福克斯主持人巴蒂罗莫(Maria Bartiromo)。
同样,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周一在“克拉曼倒计时”(The Claman Countdown)节目中表示,他没有看到拜习会取得很多进展,并警告两人会晤后可能会出现持续冲突。
“我认为冷战正在进行中,”白邦瑞在专访中告诉克拉曼(Liz Claman),“我认为双方都希望化解尖锐的言辞是件好事,但在巴厘岛举行的这三个小时的会议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
拜登在与习近平会面后公开表示:“我绝对相信不需要新冷战...我与习近平多次会面,我们在各方面都坦诚相待。我不认为中方有任何迫在眉睫的入侵台湾的企图。我明确表示,我们对台湾的政策根本没有改变。我向他明确表示,我们希望看到跨贸易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因此永远不必走到(动武)那一步。”
五角大楼的消息人士曾告诉美国科尔号前指挥官利波尔德(Kirk Lippold),中共对台湾的入侵会更早发生。利波尔德周一在“卡武托:海岸到海岸”(Cavuto:Coast to Coast)节目中警告,“对于在统一台湾方面的追求,习的立场绝对坚定不移。此外,我们必须记住,他们向南中国海投射的力量有增无减...尽管这违反了国际法...两人的会晤没有真正改变现状。”
基恩将军周二批评拜登浪费了维护美国地缘政治力量的机会,他说总统应明确向习表示将以武力应对挑衅。“他有机会直视习主席的眼睛,告诉他,‘听着,我们不是这里的侵略者,’”基恩说。“‘是你们对台湾的侵略、你们的恶毒行径、你们的恐吓、你们的胁迫,造成了台海的不稳定。如果你们采取进一步行动和台湾发生冲突,那么你们就是在逼迫美国和盟友做出军事回应。”
白邦瑞认为,拜登似乎并没有解决全球权力斗争,这取决于经济、贸易和投资。
“我们可以肯定,在这三个小时内,习近平抱怨中国人所谓的技术遏制,他们说这是一种冷战。如果你限制向中国出售芯片,软件的设计、实施,所有拜登几周前所做的事情,中国人对此非常生气,”皮尔斯伯里解释道。“他还保留了特朗普的所有关税,并通过在台湾做一些他们声称违反一中原则的事情来增加其他一些惩罚中国的手段。所以我认为冲突仍在继续。”
几十年来,历任美国总统都奉行与北京接触的政策,重点发展经济和文化联系,美中曾经在全球化框架下合作,希望以此推动中国向西式民主制度的转变,但事实证明接触政策彻底失败。
从川普时期开始,美国在经济、外交和军事方面加大了对北京的压力,拜登基本延续了川普围堵中共的手段,如保留关税,并实施最严厉的半导体芯片出口限制。
尽管如此,拜登和习近平今年7月指示各自团队开始安排面对面会谈。然而美国众议长佩洛西8月初访台后,中方便切断了两国政府在军事通讯、气候变化、经济等方面的主要沟通渠道,包括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
这一僵局在9月开始解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会见了中共外长王毅。拜登的特别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在那会见了中共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两人同意悄悄恢复一个沟通渠道,以讨论拜习面对面的会晤安排。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