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圣杰罗姆》局部图。(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2019年,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圣杰罗姆》(Saint Jerome Praying in the Wilderness)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梵蒂冈博物馆借来展出。是什么样的作品能让世界两大最权威的博物馆为单件作品而传递?达芬奇留下的画作本来就不多,只有六张能确认肯定是他的画,《圣杰罗姆》是其中之一。然而和上一篇介绍的《三王来朝》一样,这也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那这幅画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一、谁是杰罗姆?
圣杰罗姆(约342年-420年,Jerome)是耶稣之后为数不多的四大基督教派都承认的圣人,古代西方教会最著名的学者,完成了权威的《圣经》拉丁文译本,位列拉丁教会四大圣师。
杰罗姆出生于上流社会的基督徒家庭,由教宗施洗,是天生的基督徒。他成长于罗马,年青时博览宗教书籍,遍游天下名胜,建立了最卓著的私人图书馆。天赋异禀,又有优渥的生活条件,让他放荡不羁,追求仕途。
然而他游历到叙利亚生了一场大病。在异象中,他到了神的审判台前。当他称自己为基督徒时,一个声音说:“你说谎。你是西塞罗的信徒,而不是基督的追随者。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这个梦让他警觉,并改变了他的生活。病愈后他到旷野去隐居苦修,同时专心研究神学及圣经,学习希伯来文。
40岁后他出任罗马教宗秘书,由于拉丁文译本太粗糙,他受命翻译拉丁文《圣经》。他先用希腊文译本翻译,但却不满意,要将希伯来原文展现给拉丁文的读者。他又重新翻译,辛勤工作二十三年完成了拉丁文修订本《武加大译本》。
晚年他在耶路撒冷各地朝圣后定居耶稣出生地伯利恒,作男修道院院长直到去世。
二、同一题材的不同立意
因为杰罗姆的卓越贡献,《圣杰罗姆》也是天主教的传统绘画题材,许多著名画家都留下了作品。绘画基本只能表现一个生活场景,怎么选择圣人的形象就是画家的构思了。
很多画家笔下的杰罗姆,是身穿华丽的红袍,手扶《圣经》的天主教学者长老的形象,虽然那时天主教还没有用服装表示身份的习惯,但画家们仍然用红袍来表现功成名就的杰罗姆,白须飘洒胸前,觉得这样才是圣者形象。
然而达芬奇的《圣杰洛姆》却选择了杰罗姆的形象最不堪的时候:他在野外独修的场景,因此该画又称为《圣杰罗姆在野外》。杰罗姆不但没有胡须,连衣服都没有,只以一块布半遮着瘦削的身体。他蜷坐在地上,眼望上苍,好像渴望着神的救赎。右手握着一块石头,远远地伸直胳膊,准备把石头狠狠敲在自己胸前。在他身前,卧着一只雄狮。
三、杰罗姆为什么要打自己?
选择虐待自己的方式修行的人在世上不多。学者们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的说他是为了记住耶稣为救人而受难承受的痛苦。如果那样,他应该和耶稣一样在世间行走,传福音,不惧承受别人的误解等被动的痛苦,而不是与世隔绝,主动打自己。有的说,他和印度的远古的苦修者一样,想用主动吃苦的方式加快还清罪业。但是那种情况非常少也早就没有了,释迦牟尼弟子都只是行脚和乞食,不主张自残。耶稣更没有教过这种修行,最后的晚餐时还能餐具、食物、衣装齐全。
对此我要提出我的一家之言:杰罗姆打自己是因为深深的忏悔。
忏悔跟祈祷一样是基督徒重要的修行方式。在新旧约中都提到基督徒要做“完全的人”。那么信徒有多少成就不是最主要的修行成果,还有什么缺点没去除,什么罪没洗净才是主要的。当基督徒发现自己有错误时,要诚心向神忏悔,表达自己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坚定自己一定要改正错误、绝不再犯的决心。
杰罗姆突然结束游历去苦修,是因为梦中神直接示意他,他追求的是人世的自由和享乐,他不是基督徒,场景还是在审判台。这对杰罗姆的心灵震撼,无疑是五雷轰顶。他前半生一直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才华、金钱、享乐都有,但也因纵情玩乐而恶名远播。他从小就认为自己是基督徒,所有宗教形式他都比别人只多不少,然而神却判定他不是基督徒。这样他将来如何面对最后的审判?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人生,心偏离了神的道,做了许多错事,让他非常懊悔,以至于在教堂忏悔都不足以让他表达自己的悔意,于是他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忏悔和惩罚自己。
四、仁慈救助猛兽
这段生活中,杰罗姆的精神境界有了升华。一次他看到一只雄狮脚上扎了刺,很痛苦,竟然完全不畏变成狮子送上门的美餐,去给狮子拔刺。狮子被他的勇敢与仁慈感动折服,像一只狗一样驯服在他身旁,从此甘心做他的护卫者,使他在荒野里免受狼虫的侵害。
一件画作能成为世界名画,必定有超越宗教能让各个信仰和文化的人都认可的价值观。杰罗姆的勇气和善心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和敬仰的。
综合以上两点,达芬奇选择的杰罗姆的人生瞬间非常有感染力和具有他人生代表性。一位《圣经》的成功翻译者对其他信仰的人只是一位著名学者而已,不会感到他的贡献对别人有多少帮助。而知错、认错、悔改对任何人都是艰难的。杰罗姆为所有人做出了忏悔的好榜样。救助猛兽和被猛兽保护是他与众不同的特点。穿红袍的修士可以有很多,但与猛兽作伴的只有他。因此从画面构思的点题上,达芬奇是成功的。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圣杰罗姆》。(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五、又跑题了!
构思这么好的一张画,为什么没有完成?达芬奇在1483年左右开始创作,那时他已经成名,没有像画《三王来朝》一样,因为进度被扫地出门。但是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好似一名求道者之路,是一个不断精进升华的过程。他在三十年内不停地修改,终身未完成。
其中一个研究过程是1510年间,他又跑题了。这个系列的前一篇文章介绍他画《三王来朝》时,他研究起怎么画建筑画,那次跑题还不远,因为建筑师和画家那时还没分家。这次他可就跑得太远了,跨越学科专注研究起了人体解剖!
原来达芬奇为了生动表现杰罗姆打自己的动作,觉得模特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杰罗姆那时是中年人,皮肤应该已经松懈,在旷野上营养不良,人会瘦弱,然而他右臂常年打自己,又应该肌肉结实,他不可能找到这样的模特,于是萌生了把人体构造搞清楚,自行创作的想法。
列奥纳多.达在童年时经常在芬奇镇旁的乡间玩耍,好奇的列奥纳多经常解剖蜥蜴等小动物。这次他把小时候练成的解剖本事用来解剖人体。
欧洲因为宗教原因,原则上不允许解剖人体。文艺复兴时期是人体解剖学发展的分水岭。人们从基督教教旨中为人体解剖寻求理论支撑。《约翰福音》中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因此教会逐渐放宽了这方面的控制。在达芬奇以前,很多医生为了了解病理的目的解剖人体,但他们不会画,很难让别人学习人体结构。达芬奇是第一位出于艺术角度解剖人体的人。他不但绘制了胳膊的肌肉结构,还把肉完全去掉绘制了胳膊的筋骨,来了解胳膊运动的原理和运动中产生的变化。虽然他不是出于病理研究的目的,但艺术大家的手稿头一次逼真的描绘了人体的解剖结构。让医学界收获很大。
六、不完整中的完全
这张画,无论杰罗姆还是达芬奇都展现了不完整中的完全。这可能就是两大博物馆要专门传递这张画的原因吧。
达芬奇选择的杰罗姆的生命瞬间,是他最不完整的时候,连衣服都没有,抛弃了人世中他曾经享乐的一切,还在打自己。然而这段经历对他最后人生的完全却至关重要。翻译《圣经》工作量巨大,他已经根据希腊文完成了拉丁文完整的翻译,他却感觉不完全,彻底抛弃已经翻译的成果,以希伯来文为蓝本从新翻译。希伯来语是他在野外生活中学习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完全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重头再来的勇气,和对自己的罪与错误零容忍的精神,也是他在旷野生活中练就的。
再看达芬奇,《圣杰罗姆》不仅留有达芬奇的手指痕迹,留下了他作画不同阶段的状态,让后世画家可以全面学习大师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承载了他的精神意图:暗示了艺术的另一个目的——协助观众和造物者连结。
这位圣人的精神,以及他和神的联系,达芬奇表现的非常朴质却又充满张力。它道出了画家的虔诚,就像圣杰罗姆一般。为了表现张力,大师还为西医做出了贡献,让人类受益。而这一切研究的代价,是他作为画家,失去了完成一幅可以又一次扬名立万的画作的机会。可见对达芬奇而言,求真才是重要的,名利根本不重要。
题记:这个系列文章中,我发表了一些我独家的观点。用了其他专家没有的分析思路,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甚至有些问题是没人提出和讨论过的。如果引用我的观点,请注明出处。文人们往往只从艺术和文化角度分析绘画,他们往往不信这故事是真的,他们又有名,会误导人们,好像是艺术大师们在用自己的技能编织神话故事,充其量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请问动物有没有美好的幻想,它们为什么不会画画?把绘画摆在了神与信仰之前是本末倒置,其实艺术是神为了帮助人们认识神而传授给人的技艺,所以动物不会画画而人能画画。我要从神和修炼的角度归正艺术的基点,从神的角度看名画的立意,也就是一幅画的灵魂是什么?无需分析构图、色彩、技法,立意已经取胜。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