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透过一首《空囊》,传达出杜式的幽默。(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人称之为“杜工部”、“杜少陵”。杜甫写过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写实风格令人称道,其中包括自述窘困境遇,例如:记载在京城求仕时的窘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以及描述自己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后,赴奉先县(现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时,赫然发现幼子已经活活被饿死的惨况。除此之外,杜甫还写了一首诗名听起来也甚是悲凉的《空囊》,但这回与上述两首相比,较没有那么悲惨,而其中一句“囊空恐羞涩”则关乎阮咸儿子阮孚的故事,并逐渐衍生出了“阮囊羞涩”这一成语。
杜甫《空囊》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杜甫这首诗是创作于唐肃宗干元二年(公元759年),当时杜甫已经弃官,且因为战乱动荡而生活甚是艰困,但纵使前途依旧未卜,杜甫却能幽默以对。
这首诗的意思是:
纵使翠柏味道苦,朝霞高挂,仍是可以当食物吃的。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坚守道节就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无法烧火做饭,井水也都结冻了,夜里因缺乏衣物而难以抵御严寒。
实在是过得太贫困匮乏了,唯恐遭人笑话,袋子中还是应该要留下一文钱。
至于“囊空恐羞涩”其实是涉及一个历史典故:
话说东晋阮咸的儿子阮孚,拥有才学,但生性放荡,喜爱四处游山玩水,以致于过着穷苦生活。
有一天,阮孚前往会稽山游玩,身上背负着一个黑袋子。他人见状,不禁好奇问他那一口黑色袋子内究竟装了什么东西。阮孚答复说:“这袋子里只装有一文钱,避免过于空荡而显得难为情。”
同样因缺钱而过得困苦的杜甫,恰恰是在以阮孚的故事来进行自我描述,这才会创作出“囊空恐羞涩”这一句,后人熟悉的成语“阮囊羞涩”即是从杜甫这里衍生出来的。民众会以“阮囊羞涩”来形容在钱财匮乏,经济方面有困难。
除了杜甫,明末清初文学家归庄也在〈赠医者黄岐彬〉一诗中,使用了这一则历史典故:“报德不惜掷千金,空囊羞涩愁莫措。”清代百一居士也在《壶天录・卷上》中写道:“阮囊羞涩,行止两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曾经有不知晓这一则典故的人,误以为应当写成“软囊羞涩”,也就是将“阮囊羞涩”中的“阮”字给改成了“软”,认为“软囊”是指软袋子的意思。
切记!“阮囊羞涩”中的“阮”字,指的是阮孚的姓,而非“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