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一位母亲分享了她6岁孩子感染“食脑虫”病危的遭遇,引发社会关注。(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6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我本意是带娃娃去见世面,去认识大海,去放松开心,怎么就会夺取他的性命了呢!” 6月26日,一位贵州6岁孩童母亲讲述了他们的悲痛经历,也就是孩子在游玩之时意外感染了“食脑虫”。相关资料显示,食脑虫引发脑炎暂无特效药,致死率可高达98%。
“夺命”食脑虫再现 6岁孩童命危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26日报导,近日,贵州一名母亲苗女士在网上持续记录自己孩子小丁(化名)生病就医的经历。根据她的描述,今年6月初,她带孩子前往海南旅游,结果海边游泳后孩子出现10余天高烧不退的症状,她辗转带着孩子到几家医院就医,孩子甚至后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据“红星新闻”报导,到6月21日,医院诊断孩子患有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出现持续癫痫、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炎等症状。医院甚至已经下达了孩子病危通知书,指孩子病情危重,随时可能进一步恶化,危及生命。
6月25日,苗女士更新消息称,“害孩子变成这样的是一种叫‘狒狒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生存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寄生虫,也叫食脑虫。这种虫存在于温暖的水中、泳池,江河里,还有森林里,腐烂的树木、叶子里,淤泥,沙子里都有。全球70亿人,总共才200例左右,中国也才几例。”她还提到,孩子状况非常不好,拔掉呼吸机不能自主呼吸。她之所以将孩子的情况下写出来,是想让其他宝妈警惕食脑虫。
截至6月26日上午11时许,孩子仍在治疗中,且病情不乐观。
6月26日,一位贵州6岁孩童母亲讲述了他们的悲痛经历,也就是孩子在游玩之时意外感染了“食脑虫”。(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食脑虫”致死率高达98%
根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官方公众号“华山感染”显示,该院曾发布过另外一名15岁孩子阿文因感染“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去世的消息。
据当时描述,“阿文”生于贵州,平时经常于家乡河塘中游泳,2018年12月出现鼻部破损,组织病理提示肉芽肿性病变。在2019年5月23日出现发烧,6月2日,阿文求医到华山医院,经检查发现,阿文感染了“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即上文的“狒狒阿米巴原虫”)。同年6月9日,阿文经抢救无效去世。
报导并指出,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脑炎的治疗在当今医疗界仍是一个难题。该病总体预后很差,死亡率高达98%,全球仅报导了很少成功治疗的案例。并且所有成功治疗案例均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喷他脒、磺胺嘧啶、米替福新、吩噻嗪化合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苯达唑、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等。由于成功治疗的患者数目非常有限,目前尚未建立标准的治疗方案。
此外,2016年8月14日,深圳一名43岁男子在景区玩水后,于19日开始头疼咳嗽,短短两周后的9月3日就死亡。之后官方经检验确认,他是感染阿米巴脑膜脑炎。
据《新民晚报》报导,今年年初,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指出,阿米巴原虫导致颅脑感染属于非常罕见,一旦感染死亡率高达90%以上。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1962至2021年间,美国报告了154例感染病例,只有4人幸存下来。尤其是儿童感染后,国际上救治成功的先例就更少。
阿米巴原两种途径进入人体
什么是阿米巴原虫感染?它真的是“食脑虫”吗?
据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主任医师介绍,阿米巴原虫是一种生存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罕见寄生虫,大多在水、泥土、腐烂的有机物中。
阿米巴原虫感染主要分为皮肤感染和颅脑感染。通常来说,阿米巴原虫有两种途径进入人体。
一种是通过农业工作,往往是一些农民。寄生虫通过皮肤进入人体,一般感染后会出现皮肤红斑难以治愈的情况,往往是通过皮肤活检,发现阿米巴原虫。如果时间长了,寄生虫一旦感染颅脑组织,后面的治愈率效果就比较差。
另一种就是民众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被食脑虫感染的水洗鼻子时,它们从鼻腔钻进人脑后,风速繁殖起来,引起化脓性脑膜脑炎,血管出血和脑实质坏死。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开始有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之后迅速转入瘫痪、昏迷,最快可在一周内死亡。因此,在国外,阿米巴原虫又称为夺名“食脑虫”。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