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国人最常见的食品,也产生了很多俚语。(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很有趣,中国黎民百姓最常吃的豆腐,诞生时却带着股子仙气。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原来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时,广招方术之士烧汞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术。刘安曾宴请八位著名方士在“八公山”燃起炉火,用黄豆磨浆烧开,加盐卤,实验炼丹。结果,一粒丹没炼出来,却炼出了雪白细嫩的东西,这是什么?尝一尝,入口即化,美味无比,豆腐于是诞生。
后来发现,豆腐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古人誉之为“东方龙脑”。千百年来,豆腐滋养了中国人的胃口,民间还产生了有关“豆腐”的俚俗,有的幽默,有的很有警醒意味。
例如,豆腐好吃,便宜,又有营养,为什么农村老话说“豆腐不当饭、桃花莫多看”?豆腐当饭吃,为什么不行呢?原来,由于豆腐是豆制品,草酸盐含量高,如果每天当做主食食用,会引发结石病。所以家庭主妇都知道豆腐不能用作主食。中国人的传统主食推崇大米、面食类,是有道理的。
从食物引申到“吃豆腐”的说法,“吃豆腐”通常指不正经、调戏、占女子便宜的行为,有人以言语或小动作骚扰女孩,满足一下不齿的欲念,但借口没干什么大坏事,来解脱不法行为。这在老年人看来,不是什么好事,抱着侥幸心理是很危险的。
桃花美丽动人,古人写了很多关于桃花的诗文。(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接下来“桃花不能多看”,意思也很明显。古人诗文中经常出现“桃花”。《诗经·周南·桃夭》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此门,人面桃花。人面不知去向,桃花笑春风。”人们便把男女情事喻为桃花。
“桃花不能多看”就是说,对待男女关系要谨慎,也要知道抵挡诱惑。过于沉溺其中,害处大,惊醒色欲心重的人。
中国人经常说“万恶淫为首”,以乱搞男女关系为首恶。很少人知道“万恶淫为首”接下来说的是:“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也就是说,男女行为不轨是罪恶,深究到内心的话,人看到帅男美女会冒出一些色的念头,即使不在行为上犯罪,这些念头也要警惕。
老一辈人说:归正行为,从克制心念开始。(图片来源:Pixabay)
老一辈人知道这个意思,所以规劝年轻人时,讲话比较客观:看到美女,动了心,但要用德行去克制,不能轻佻地以语言挑逗,或者以小动作赚人家便宜、“吃豆腐”。另外,有人来诱惑时,不要觉得走了“桃花运”就飘飘然,对诱惑要有些抵抗力,别多看,看多了,想多了,容易出问题。这就是“豆腐不当饭、桃花莫多看”的意味。
豆腐是中国人饭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俚语、俗语和故事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民间关于豆腐的说法还有很多。
从豆腐的材质、特性派生出的有:比如有人要是和身材矮胖的人拌嘴,就说他“没有三块豆腐高”;要是赞扬某人算帐清楚,就说“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某人话不饶人但心不错,就说“刀子嘴,豆腐心”;遇到麻烦不知从何说起,会说“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等,既形象又幽默,流传范围广泛。
从豆腐制作、调理过程,也产生出一些熟语,例如:“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豆腐房的石磨——道道就是多”、“豆腐房的驴——听喝”、“豆腐房的驴——转圈子”(这是在批评人讲话绕弯子);“铜刀切豆腐——两面光”、“豆腐好吃磨难推”、“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没人听”。这些话听起来一语双关,有讽刺意味,但又不带脏字,发人深省,体现出老百姓的智慧。
另外,起早贪黑,挑着担靠“卖豆腐”的为生的人,艰难不易。从这种营生也产生一些俗语。例如“夜里寻思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卖豆腐的掉在河里——人死了架子不倒”、“卖豆腐的摔挑子——倾家荡产”、“关公卖豆腐——人硬货软”、“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吃豆腐报肉账”(比喻弄虚作假)。
连豆腐制品也成为别开生面的熟语,例如将“豆腐干”,特指报刊杂志上篇幅短小的诗文;“冻豆腐——难办(拌)”,指事情复杂化了不好处理;“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比喻某种人虽脾气性格不合群,但有能力或专长是个可用的人才。
更有趣的是,甚至连渣子都有熟语,如“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自己夸成一枝花,别人贬为豆腐渣”“豆腐渣下水——一身松”等。最糟糕的是近代产生的“豆腐渣工程”,让人一听就脑里出现一幅官僚和奸商害人不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