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负债国家发现中国不打算继续提供相关投资,有可能“躺平”并拒绝摊还贷款,甚至索性倒戈美国,以寻求新资源。(图片来源:AIDAN JONE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0月20日讯】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0月18日上午于北京开幕,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超过140国代表与会,但官方信息并未透露是否有任何西方国家元首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宣示八大行动和未来的投资计划,但观察人士说,规模看来比过去十年“缩水”不少。
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中国政府今年最重视的“主场外交”活动,全日重头戏在习近平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届满10年,合作对象已从欧亚大陆延伸至非洲跟拉美,共与150多个国家及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他还强调,只要各国有合作的愿望,“天堑可以变通途”。
除细数“一带一路”的十年成效外,习近平重申,中国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政治博弈,也反对“脱钩断链”。习近平说:“把别人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不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话锋明显剑指西方国家。
习近平承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习近平还当场宣布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建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及促进绿色发展等。
他说,未来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478亿美元)的融资窗口,丝路基金也将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但中国媒体《财新网》早于前一天(10月17日)以斗大的标题称《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融资超5万亿(人民币)》。该报道引述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政策性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贷款累计达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则约在2.3万亿元。
对此,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说,对照过往的融资金额,习近平最新承诺的投资额度明显“缩水”,显示中国经济低迷之下,大规模对外投资难以为继。
史鹤凌告诉美国之音:“2020年统计的数据,中国总计投资(一带一路)大概4万亿美元,那就(是)28万亿人民币,比起现在提出的3,000多亿(人民币)的话,那要多得多,整个一带一路实际上是在缩水。”
但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表示,中国对外放贷缩水“不见得是件坏事”,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务累积的速度及规模已远超过他们现有经济体量所能负荷的,甚至也超过了潜在的发展速度。
而且反观中国自身,地方政府同样债台高筑,因此,在中国国力早已透支的前提下,许桢质疑,习近平的投资规模缩水会不会来得晚了?
许桢分析,中国的金融及货币实力并不足以支撑类似“一带一路”这样大撒币、交朋友的外交套路,只要中国金援一断,部分在地缘政治上较具特色、有本钱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确实可能在美、中之间重新站队。
他说,这对中国而言,不仅加剧债务风险,也将冲击其国际声望。
分析:中国经济实力恐难支撑“一带一路”
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也认为,相比一带一路不断扩大的“共建国家”规模,中国所提供的资金势必无法雨露均沾,因此,他认为,中共应会聚焦于自身利益较为密切的金砖五国扩员体及中东国家,尤其是能源大国俄罗斯和粮食大国巴西等。
但利益分配不均恐衍生新问题,王国臣分析,一旦负债国家发现中国不打算继续提供相关投资,有可能“躺平”并拒绝摊还贷款,甚至索性倒戈美国,以寻求新资源。
出席嘉宾名单勾勒中国“朋友圈”
周三的高峰论坛另一个备受瞩目之处是出席嘉宾名单反映出中国在全球的“朋友圈”现况。中方直到大会前夕才揭晓,共有超过140个国家的代表与会,他们前一日抵达北京时,中方在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设宴款待多国领导人,光餐桌就长逾40米,场面也堪称气派华丽。
据美媒《外交家(Diplomat)》杂志统计,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有3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长出席,2019年第二届则增至37人。但这一次中方截至18日晚间都未公布本届出席的国家元首人数,官媒报道的出席嘉宾中也未见到任何西方主要国家的现任领导人。
高峰会开幕时,普京是最受礼遇的外国元首,他获邀在习近平之后发表演说。在他之后则有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及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等人,向逾4000位的注册嘉宾发表演说。
对此,蒙纳士大学的史鹤凌分析,在西方国家集体缺席的窘境下,与会者除了俄罗斯跟印度尼西亚外,多半是相对贫穷的国家,这凸显习近平治理下的中国政府只重视“面子”,而非实质投资的“里子”。
史鹤凌还说,在以哈战争的敏感时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也获邀出席此次论坛,并受到中国官媒高调报道,令人不禁纳闷,习近平到底希望藉此峰会释放何种信息?
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王国臣认为,阿富汗位于敏感的地缘地带,刚好介于中、俄与伊朗之间,中国积极拉拢塔利班政权或许不令人意外,但此举凸显中国在台面上越来越不顾忌美国的立场。
遭西方杯葛 一带一路倾向亚非拉
香港学者许桢则表示,“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近年随着紧绷的美中关系,越来越倾向亚、非、拉美国家,但问题是,中国舍弃经济体量庞大且成熟的欧美市场,其损失恐非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就能弥补的。事实上,这种发展并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跟经济利益。
许桢告诉美国之音:“如果中国跟西方的关系还是持续的恶化,你有再强大的生产能力、再伟大的构想,是没有活水源泉。你没有这样的一个市场,能否维持下去呢?这也是一个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非常大的一个疑问。”
另外,习近平承诺的八大行动中,仍保有“支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议、投资保护协议,并“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对此,王国臣分析,中国政府已陷入两难,一方面包括意大利等国抱怨加入一带一路多年,反而换来贸易逆差,因此,中国若要保住合作,势必须要开放市场准入,但另一方面,中国至今仍是“出口导向”经济,扩大进口将自废经济增长力道。
王国臣告诉美国之音:“时间证明,一带一路国家是没办法完全接纳美国的消费量(损失),所以,中国大陆一定还是会出口衰退。这两个月,不管是东盟或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进口也在衰退,所以,(一带一路的外销成效)并没有他们预期的这么顺利。”
尽管一带一路不见得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王国臣分析,中国在美中贸易战开打前曾一度减缓“一带一路”的投入,但如今中美两强竞争方兴未艾,在地缘政治对抗性越强的区域,中国越不可能松手,因此,“一带一路”仍将续航,至于所衍生的债务等麻烦,习近平恐只能被视为此倡议的必要“战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