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铁饭碗怎么还是这么香?(图)

发表:2023-10-27 09: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23年10月27日讯】中国国内的铁饭碗,仍然很“铁”。

国考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日前,2024年国考报名结束,报名人数初步统计高达291万人,刷新历史记录,与2019年的138万相比,总体人数翻倍都不止。与之对比的是,2023年国考招录人数为3.96万人,综合平均竞争比达到66:1,最热岗位达3572:1,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好消息是,报名人数井喷背后,国考招录人数也呈现扩张之势,连续5年扩招。2020年度到2024年度国考,计划招录人数依次约为2.4万、2.57万、3.12万、3.71万、3.96万。

在这些岗位中,最大的贡献者当属税务系统。去年和今年,国考税务系统分别招录2.5万人、2.4万人,占总招录岗位的6成以上。而最热门的竞争岗位同样来自税务系统,“宁夏调查总队业务处室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只招录1人,却有超过3500人报名。究其原因,门槛低是核心。虽然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但对于政治面貌、基层工作年限、服务基层项目等均无限制,因而引来热捧。

然而,这样的岗位只是少数。这几年,虽然破除学历歧视、年龄歧视的呼吁不绝于耳,但国考门槛整体仍在逆势抬升。

一个表现是,国考留给大专生的岗位不到100个,而仅限研究生的岗位却创下历史新高。

据澎湃新闻统计,自2020年至2024年,大专学历可报考的职位占总职位的比例从2.6%下降至0.3%,仅限硕士博士学历的岗位从4%左右增加到6.8%。

显然,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毕业生蜂拥而入,供求失衡之下,国考门槛只能水涨船高。

公务员持续扩招,为何“砸碎铁饭碗”的说法广为流行?

前不久,山西、湖南、湖北、安徽、青海、黑龙江等地率先精简编制、清理非编人员,一时之间,打破“铁饭碗”的消息不绝于耳。多个行政部门被撤并精简,部分事业单位编制被缩减,有县域缩编人数超过千人,而清理非编人员的规模更是上万乃至数万计。

可见,砸碎铁饭碗并非空穴来风,但为何公务员仍在扩招?

事实上,率先对“铁饭碗”动手的地方,多数都是人口小县,或陷入人口持续减少的收缩型城市。这些地方,人口与财政供养人员严重失衡,财政压力可谓首当其冲,因而率先出手精简铁饭碗,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面对未来的经济和人口基本面,编制改革或是大势所趋,但在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这几年,稳就业才是头等大事。

公务员或国企扩招,可以形成一定的托底效应。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国内高校毕业人数高达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一人数,比去年多了近100万人,相比2015年增加400万人,更相当于2001年的10倍以上。

事实上,开拓政策岗位,一直都是这两年稳就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今年初,人社部曾表示,千方百计稳住公共部门岗位规模,支持国有企业扩大招聘规模,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规模。有地方甚至直接表示,扩大公务员招录规模,而国有企业招录规模不得低于去年。

在此背景下,不仅国考人数继续扩招,一些地方的省考更是大幅扩容,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的招录人数涨幅超过50%。

可见,在经济恢复之前,公共部门岗位不会轻易大规模缩减。

而与兜底就业相比,更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内正在迎来一轮退休潮。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历过三波生育高峰:1950—1957年,1962年-1973年,1981年-1990年。其中,1962年—1973年是最大的波峰,当时年出生人口最高接近3000万人,整体人口规模远比后来的“80后”群体更为庞大。

时光斗转。如今,“60后”群体,普遍达到退休年龄。

从2022年开始,中国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退休潮,每年退休人数约为2000万人。如此庞大的退休潮,必然会空出不计其数的岗位,其中就不乏大量体制内人员。要知道,作为第二波生育高峰的60后群体,进入工作岗位时刚好是80年代,在改革开放带动的经济增长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开始扩招,大量人员进入体制内。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税务部门。

改革开放之后,税务部门全面恢复,开始大举扩招,这是第一次扩张;而到了1990年代,随着分税制改革推行,国税、地税分设,再次实现扩张。如今,虽然国税地税再次合一,而且监管越来越强,再加上退休人员的涌现,税务系统扩招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所以,这几年,税务部门一直是招收大户。

同样可以预料,未来几年,随着退休潮到来,税务系统大规模扩招的现象还会存在。

一个不争的事实:年轻人正在纷纷回流体制。

前些年,且不说体制内人员下海一度成为潮流,而且大学毕业生们纷纷拥抱大厂,互联网、制造业、金融业这些高薪岗位最多的地方,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首选。

近年来,“宇宙的尽头是铁饭碗”的说法不绝于耳,体制内永远都比体制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也在成为新的共识。这一说法不仅适用于芸芸众生,连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不例外。根据清华大学2021年就业报告,毕业生去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8%、30.3%、23.8%,合计占比为69.9%。

显然,大环境的变化是主因。面对越来越不多变的环境,体制的避风港效应愈发突出,被视为应对不确定时代的最佳选择。

即使部分地方开始精简编制,即使在未来铁饭碗也不一定牢不可破,但与风雨飘摇的市场相比,仍旧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没有之一。

所以,未来国考热度只会居高不下,竞争难度还会不断抬升。

这难道是一个正常现象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宇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