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火车站广场,伟岸挺拔的曹操雕塑,看得贪官头皮发麻(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看中国2023年12月7日讯】安徽省亳州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邓真晓日前站在被告席上,听别人说他的罪状,陆媒的报导中,纪委给予的“软罪行”包括“私德不修,品行不正”、“擅权妄为、我行我素”等用语。而同时,该网红书记的微博从原来的5万多,飙升到6.5万。
54岁的亳州原市长邓真晓,12月6日上午在芜湖市中院听从检方指控,中共中院审理的罪犯,都是将获重刑或罪名恶劣的罪犯。邓真晓罪名包括“受贿2124万余元”,以及第二个罪名,滥用职权罪,导致“土地资产损失3.59亿元”,具体内容不详。
报导称,邓真晓已经认罪悔罪了,那么估计数罪并罚后获刑在14年左右。
剃了光头的亳州市市长,有辱亳州的历史(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有点好看的是,这个官员收到的评述语句,都是很华丽的。只是作为亳州曾经的市长,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给中共的腐败留下了耻辱印痕。
实际上,随着中共越挖越多的贪腐官员出现,党给予的形容词,判词,或者评语不断出新,简直就是中共不打自招的承认其“六毒”十恶的黑帮本性一样。
邓真晓荣获的评语包括“忘乎所以”,“纵容不法商人”“干预插手财政资金使用”,“甘于接受‘围猎’,公然进行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最有意思的是“私德不修,品行不正”——当初提拔的时候就是瞎眼或者是组织部门收受贿赂的结果。
就说这个“私德不修”,是党文化的生造词汇,党媒骂自己人,为的是给吃瓜网民解气。私德不修,那么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但实际上,“德”者,有“大道的法则和规律”的诠释,但这个“德”与中国古训中的“德”的内涵还不尽相同。固有失德损德积德阴德功德等说法,而祖上积德,富而有德,德不孤必有邻,人无德,灾祸不断,则是格言般的具有座右铭功用的短语。再往前——老子生活时代,五德终始说盛行,所以多次用五行之“德”,来阐明他的万物之“道”。因此,德是社会与人最重要的“东西”,有七德八德(四维八德)等说法,外延更宽泛,泛指的品德可以生发几本万言书。古往今来,道德维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做人的规范,判定人好坏的标准。
说白了,何来“私德”,说中共将传统文化破坏殆尽有人还不信,这就是无数明证中的一枚。因为,德无论从什么样的含义来说,都是人类普世价值中的要素,而且是共同的,但中共的标准则是违背宇宙标准与人类奉行的统一的标准的。中共在反神的基础上“修私德”,那含义就是做坏事要尽量偷偷摸摸不被发现才好,“私德”修好了,这不就是教唆官员:六毒俱全要在暗地里别让人逮着,见不得人的勾当都是为私为己的,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是中共秉持的马列原教旨的核心。
这不,重量级中央喉舌环球网,2012年就高叫“私德不修、游戏人生的官员”,狂言“衡量私德高低”,这纯粹是“道德值多少钱一斤”的翻版或2.0升级版本,亵渎了人之最根本的“德”。如此说来,中国大地道德沦丧,还不就是中共践踏道德标准造成的么?而这种践踏方式,早已渗透在日常生活与文化中,如亳州的厚重历史,却写在了“曹操鱼头、华祖焖鸭”菜谱中,这一调侃的成分,削落了亳州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其实,说起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陆媒在亳州市长网红上揽流量,说是邓真晓的微博有5万多粉丝,而实际上,新浪会时刻删除“动感”“敏感”账号,但却温柔留下了“中原牧场大临泉”的邓真晓网红账号。而且微博还涨粉到了6.5万。
“中原牧场大临泉”的邓真晓网红账号。而且微博还涨粉到了6.5万(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看看这位犯罪嫌疑人邓真晓的微博,也不完全在附庸风雅,人家骑的是单车,赞的是大豆,照的是寂寞的龙山,真个是情深“尉迟寺遗址”,豪迈亳商宣言。最可贵的是还在入狱前及时搞清24节气与阳历的某种关系。好在铁窗下数数岁月的尺寸,痛恨将自己变作鬼的中共邪恶政权——经中央批准才开出党籍的邓真晓其实该心存感激——终于摆脱了邪教的控制,还有反省的机会——一如其名:邓真晓。
一声叹息,二舅的故事已经远去,在中共邪党的栽培下,邓真晓被纪委抽签抓了出来,并在亳州的中共官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不幸的是,邓真晓也不是中共在亳州培养的第一个贪官,2017年4月被判刑的亳州市人大原副主任程效先(还曾担任过亳州市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局局长),也是准网红,本来沾染了亳州的文化气息,可以做个好人的,但给党发毒誓效忠,就只能按照党化原则写书,从《彭雪枫传》到《多才雄主曹操》、《跨界帝王曹操》,曹操有知,定要嗤之以鼻。程效先要钱来出书,本来有个好听的说法:求或者拉“赞助”,但为了反腐哄哄大众,就换了个说法,叫“索贿”。虽然收受贿赂不足500万元,还是称为“数额特别巨大”。但可是,网民的好奇归好奇,却没有找到报导显示其被判刑几年。
党媒称书记作家程效先,原亳州监察局局长,为了出书拉赞助(索贿)(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说句笑话,人们都不是从亳州的贪官中认识了亳州的“亳”字,而实际上,亳州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夏朝,以后的每一个朝代,亳州都留存了故事,一度的“三朝古都”,“韩林儿在亳州称帝”让亳州人记忆犹新。更不要说我在前面文章中提及过的亳州人曹操。
因此,亳州的这位贪官“跃然纸上”,不就是在提醒人们,正如东汉末年,面临“帝纲不振,宦官为患,权臣作乱,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亟需魏武大帝曹操这样的千古英雄,“瑞应黄星,真人下世,拨乱治世,天下莫敌。”
于是人们想起了《推背图》:有一军人身带弓,只言我是白头翁——2024年习近平恐有“大劫”。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