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载“为君之道” 唐太宗三拒美色(图)

作者:禾子编辑整理 发表:2023-12-26 0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开辟“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图片来源: 手绘插画志清)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写的是贞观年间的历史事件,还大量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身边的名臣如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这些对话记录了唐太宗与群臣们共同打造盛唐的政论,包括帝王修养、驭臣之术、用人策略、决策方略和用兵要略等等。

据传,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继位,他问大臣魏征,何为明君?何为暗君?为君之道为何?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贞观政要》为什么是唐代之后历朝历代皇帝和大臣们最喜欢读的一部政史论?《贞观政要》中的记录可鉴,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听取几十位谏臣直言的皇帝,他深通为君之道,得以在位23年,开辟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辉煌璀璨的“贞观之治”。

比如说,皇帝后宫三千佳丽,皇帝拒绝美色,似乎难上加难。但是唐太宗就做到了。《贞观政要》不仅记载了唐太宗与若干大臣谈论治国为政之道,也记载了唐太宗在大臣的谏言下拒绝的三次桃花运。

听王珪劝谏 退还庐江王宠姬

贞观元年(627),幽州都督右领军、庐江王瑗因为谋反被诛杀。庐江王宠姬,容貌绝丽,李世民本将她封为嫔妃之中的“美人”。

《贞观政要》卷二《纳谏第五》记载,一天,唐太宗跟黄门侍郞王珪谈话时,指着庐江王宠姬说:“庐江王无道,杀害了她的丈夫,把她占为己有。手段残暴之极,怎么可能不败亡呢!”王珪不以为然,直言道:“您已经知道霸占他人妻子是不对的,为什么自己却做了同样的事情呢?”面对尖锐的声音,李世民的反应是:“大悦,称为至善”,马上让人把美人送还民间家中去了。

魏征谏言 拒郑仁基之女

贞观二年,曾任隋朝通事舍人的郑仁基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儿,“容色绝姝,当时莫及”。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内助皇后长孙氏得知后,想方设法将女子召入宫中,请求李世民将其纳为嫔妃。李世民也同意了,颁诏封为“充华”。

《贞观政要》卷二《纳谏第五》附《直谏》记载:魏征得知郑仁基女儿曾经许配给一户姓陆的人家,立即到唐太宗面前劝阻。魏征义正词严地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魏征强调的是,这事不符合为民父母之道,有亏圣德。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大惊失色。不过,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尙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一班大臣都认为“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后来,陆姓家还上书否认了跟郑家的婚约。但是,最终李世民还是下了一道敕命,承认宫内不知详情便颁诏纳妃,是很不对的,还批评了有关官员。郑仁基之女纳为嫔妃之事就此废止。

仁义之心遣高丽美女返故乡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率大军攻打高丽,高丽王高藏和莫离支盖苏文(大臣,名金)派遣使者,要献给唐太宗李世民两个高丽美女,容貌姣好。

《贞观政要》卷八《贡赋第三十三》记载,李世民当时就对高丽使节说:“朕怜悯这两个女子从此远离自己的父母兄弟,因为喜爱她们的美貌而伤她们的心,这样的事我不干。”让高丽使节把那两个美女领回家乡了。

皇帝身边纳入美女嫔妃,即使有大臣反对,也完全可以拿“业已为之”“业已许之”为借口,不予采纳。但是,据《贞观政要》记载,这三次与绝世美人的际遇,都被太宗亲口拒绝了。

在唐太宗的一生中,除了长孙皇后一位夫人外,他另外还有13个妃子,但其他皇帝相比,简直不足为道。唯一引起争议的是,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将其妻杨氏纳入后宫,并封为杨淑妃。事实上,唐太宗绝非沉迷声色之人,而是异常清醒。杨氏是门阀贵族杨家的女子,出自杨隋宗室。将杨氏收入宫中,并且颁布很高的封号,是为安抚杨氏一族,玄武门事变之后唐太宗的地位,因获取门阀贵族的支持,才得以稳固。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