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得到压岁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压岁钱该怎么处置呢?(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每到过年,孩子们都可以收到红包,然而有的孩子欢喜,已经准备好要买这个,要买那个,有了很多想法;有的孩子却很忧愁,因为红包不会到自己手里,看到别的小孩子可以买买买就会很忧伤。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为孩子保管红包的爸妈们也很纠结,把钱给了孩子吧,又担心他乱花。不给他呢,孩子又不开心。
有些父母就说过,他们的孩子拿着这些钱去买游戏币、游戏卡等,让他们很担忧,怕孩子们不知道节俭,拿着钱花成了习惯。
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没收了孩子们的红包,他们也就失去了一年一度的欢乐时刻。
1、压岁钱 收获祝福
每个中国孩子,小的时候都盼望过年,特别渴望收到压岁钱。曾有一部很古老的电影就叫《压岁钱》,电影中的那个孩子每年都能得到一元压岁钱,虽然买不了多少东西,但是他总是期待着,每次拿到这一元钱都非常开心,同时他也很珍惜这一块钱。
它的意义在于那时收获的爱和快乐,以及亲人们的祝福。因此红包被父母拿了去,对于孩子们来说多多少少会有遗憾。
2、压岁钱自己保管 父母满满的信任
压岁钱除了买买买或存着,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另外的一些方案呢?
比如,用这一笔孩子自己得到的钱,让孩子去审视如何用钱生钱的生存之道;如何通过压岁钱的给予,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存在对于家庭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甚至可以让红包和压岁钱变成一个并不是单纯意义钱的存在,而是赋予它情感的磨砺和成长的魅力?
让一年一度的压岁钱,成为孩子感受存在感和家庭感的机会。
让孩子掌握属于自己的财物,他得到的不仅仅是钱,还有父母满满的信任。
我们相信他控制财务的能力,同时以此鼓舞孩子的信念和存在感,让他相信自己是能做到的,是值得拥有更好的,这种“配有拥有”的感觉特别珍贵。
很多影视明星,曾经在他们的成长分享里面说过:“我感觉我不配得到我家人对我的关爱,我不配得到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不配拥有更美好的爱。”
这种“配得感”是我们许多人一生的追求,甚至老了还在追索父母给予我们的认可和信任。
3、认识钱 认识真实的生活
钱的拥有也是让孩子审视生存机会的开始。人,必须学会的是如何用钱来生存。现在的钱币不再是单纯兑换生存资源的媒介,更多的它本身也是资源。比如成年人懂得用钱去生钱,用钱去买基金、买股票,把钱投入商业里,从而让自己的资金变多,增强自己的生存机率,让生活更加有财务自由。
成年人有这样的意识,孩子呢?答案:孩子更需要有这样的意识。孩子必须通过认识钱,认识真实的人生。
现代人已经极少和自然直接打交道,更多的是在城市中直接和社会打交道,与钱打交道。
当孩子们拥部分钱的时候,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思考:我该用这个钱去干点什么呢?我如果拿它去买东西,我很快就用完了!
当孩子不舍得花出自己红包里面的钱,他们只会拿出一部分来买东西,让自己体验控制财务的愉悦。
舍不得的那部分钱,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是放在家里或者给回父母,让父母存起来。
没收压岁钱,就等于让孩子失去了一次用钱去体验生存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太少接触“生存”这个词,他们总觉得生活很容易、很简单。他们并不知道生存需要哪些条件,该如何去面对。甚至很多孩子成年进入职场后,他们也表现出不够负责、不够主动,对自己的工作不在乎。
因为他们并不在意钱的作用,不在意生存机率的存在。他对自己的生存机遇完全没有认知,一点都不认真,因为他没有生存危机。
如果,他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为他打点好的。他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生存的问题。所以才能对自己的工作极不负责。
让孩子从小去体验生存,去生成一个生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们不知道钱如何来,不知道粮食如何来,他又如何会去感恩生存的机会?感恩有食物的机会?感恩有工作的机会?
他们所有的人生思考不会建立在生存这个基础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因此把压岁钱交给孩子自己吧。给予孩子一个机会,去思考生存和发展。
4、培养孩子财商 从红包开始
从红包开始,培养孩子理财能力,并认识真实的生活。(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钱投入到父母的生意里面去算利息,挣更多的零花钱。有的孩子会拿去买基金。另外让孩子在管理自己的红包时,要学习记账,在一个小本子上面记下自己每年的进和出,引导孩子核算自己下一次可以攒到多少钱。
当孩子能明确的看到自己的钱时,孩子攒钱的积极性就会高,他们也更愿意去思考钱如何去运用的问题。
除了让孩子们看见花钱是什么结果,投资是什么结果以外,还必须要更加清晰的解析清楚钱生钱的途径和方法。要么用你的智力去换钱,要么用你的劳力去换钱,要么用你已经拥有的钱资源去生更多的钱。
另外,在红包里面,要给予孩子花钱数量和理财数比例的选择。
所有红包来到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花钱的乐趣,他也就不会有投资的乐趣。赚钱是为了更快乐的花钱。所以要选择一定比例的钱,让孩子去体验花钱的快乐,让他去掌控和支配。
通常来说,红包钱和孩子花钱的数量比例控制在7:3,最多不能超过6和4。如果孩子花钱的乐趣大过投资的乐趣时,他就只想花钱了。
只有当他投资的乐趣能够支持他花钱的乐趣,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去投资,去考虑如何管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