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上的姑娘(图)

作者:徐敏 发表:2024-03-05 07: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大跃进

大跃进时期(图片来源:XINHUA )

【看中国2024年3月5日讯】无论任何事情,只要一发疯,就刹不住车。

1958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东方红红遍天,一亩中稻四万三千斤》。报道中说,安徽省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放出了一颗惊人的大“卫星”:1.03亩稻田收获稻谷44367.13斤,平均亩产43075.9斤,创下全国水稻亩产新纪录。

那时候,全国农村都在争着放“卫星”,粮食产量从几千斤到上万斤,越报越高,牛皮越吹越大,简直如同一匹野马,收不住缰绳。其实谁都清楚,水稻产量一亩地充其量就几百斤。可最先大着胆子的人,信口开河喊出1000斤时,不但不被怀疑,反而受到上级的表彰。下面一看,原来粮食产量是可以用嘴吹的,这个谁不会呀,于是也大着胆子往上抬。开始还100斤200斤的增加,明明已经很吹牛了,却被批评为小脚女人,步子迈得不大。下面一些善于窥测领导意图的基层干部,已经知道上面的意图,需要的只是数字,而非真实产量。索性变得犹如拍卖场上轮番竞价,有带头喊2000的,就有不怕事喊3000、5000的。就这样接二连三的喊下去,只看谁的胆子最大,牛皮吹得最响。

先是1958年8月上旬,就是那个湖广填四川很出名的湖北省麻城县,它下面的麻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在当地的报上说,他们的早稻亩产36956斤。省里听说后,专门派出验收团下去验收,领队是当时分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新华社湖北分社摄影记者于澄建和文字记者,也跟随验收团来到麻溪河乡采访报道,并拍摄了一张载入史册的造假照片。

于澄建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到达建国第一农业社后,我除了向社干部了解高产的有关情况外,还和群众多交谈,他们告诉了我很多有趣的材料,这些材料,构成了我拍摄这张照片的主要依据。如他们说“这块田的早稻长得又密又厚,就像沙发似的”,“放个鸡蛋在上面滚也掉不下去”。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想我们应该用群众所喜爱的生动的表现方法来拍摄,于是我就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性。正当四个孩子快乐地跳跃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下午四时左右,阳光很好。由于拍摄距离较近,虽用了1/125秒还嫌慢,所以右边两个孩子因跳动而稍显模糊,但有人说这样正可以表现动感。另外,我也拍了一张两个小孩用鸡蛋在稻穗上滚动的照片,但因鸡蛋太小,而且鸡蛋的颜色和稻穗的颜色相近似,所以表现得不突出,没有成功。但后来我想,要是当时用几个大西瓜在上面滚(反正掉不下来)那效果可能就要好些。

这是于澄建在谈他的拍摄经过和摄影体会,显得那样津津乐道。我们想知道的是,于澄建在拍摄时,知道不知道他这是在造假?

于澄建当年27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面对“卫星田”,仅凭常识就能知道是在公然造假。但他在之后接受采访时却说,他确实不知道是在造假。因为在他去拍摄之前的8月初,新华社就已经对这个“卫星田”做过报道,题目是《人民就是创造奇迹的神仙建国一社创早稻亩产36956斤记录》。文章说,根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有768万穗。经过推算,产量就出来了。

于澄建的意思是说,因为新华社已经报道过了,所以他就相信了。

这根本就是在说谎!

其实当时的情形,谁都知道是在造假,从农民到社干部,从验收团到新华社记者,只要看一看周围的其他稻田,就知道这块密不透风的稻田,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假象。这就如同安徒生童话里的皇帝的新装,谁都不敢说破,说破就是右倾。既然环境如此险恶,那就大家一起造假吧。

于澄建拍摄的造假照片,以《欢悦在早稻卫星上》命名,首次刊登在当年8月15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用虚假的图片印证了亩产三万斤的神话。这也使它成为新中国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造假照片。

很快,湖北麻城水稻亩产36956斤的消息,经过报纸、电台迅速传遍了海内外。这让安徽省繁昌县的领导坐不住了,心想别的地方既然可以胆大妄为,胡说八道,我们又为何不可以跟风造假?

距于澄建的造假照片发表仅仅一个星期,1958年的8月22日,《人民日报》便在头版位置,刊登报道文章《东方红红遍天,一亩中稻四万三千斤》,宣布安徽省繁昌县峨山乡东方红三社放出了一颗惊人的大卫星:1.03亩稻田收获稻谷44367.13斤,平均亩产43075.9斤,创下全国水稻亩产新纪录。

人民日报对此发表评论《向安徽人民致敬》。新华社摄影记者戈永坤也步于澄建后尘,跑到繁昌县,拍摄了一幅《稻穗上的姑娘》,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繁昌报》、《安徽日报》、《人民画报》上。

照片《稻穗上的姑娘》叫彭可秀,时年16岁。她后来回忆说:1958年,全国都在争着放“卫星”,粮食产量从几千斤到湖北麻城的36956斤。获知这个消息,繁昌领导坐不住了,要求下面放出更大的卫星。于是“几十万棵稻穗一夜之间移栽到了一丘田里,密不透风。为了防止稻穗倒伏,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元竹,替稻穗搭上架子。”

8月17日下午,彭可秀和三百多名社员,带着收割工具被派到指定的卫星田等候。天黑下来后,卫星田里亮起了一长串从县城接过来的电灯,县广播站搬来了手搖唱机。一会儿功夫,歌曲《南泥湾》、《大生产》就响了起来。在音乐声中,干部一声令下,大家就开始收割了。彭可秀和三百多人挤在一亩田里,肩挨肩,脚踫脚,割下的稻子像山一样堆在田里,没法下脚。直到第二天下午7点多才结束。

彭可秀说:“割稻时,人太多了,人踫人,很费力。到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太累了,就放下镰刀歇一歇。不知是谁说这稻子太密了,恐怕能坐人了。我那时年轻,活泼好动,就一边按住一个小姐妹的肩膀,坐上了稻穗,坐在上面就像坐在草堆上一样。这时有人喊来记者照相,我高兴得笑起来,真没想到。”

新华社摄影记者戈永坤拍摄的《稻穗上的姑娘》,就是这样诞生的。

收割结束后,经过现场过秤,产量还不到4万斤,于是又找来了小学师生一百多人,帮助捡稻穗。第三天下午,有干部宣布:“一亩零三厘中稻收了44000多斤,亩产43000多斤。”

在这场收割行动中,上上下下数百人,毫不遮掩地共同造假,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超过湖北麻城的全国最高产量。

因为湖北麻城的亩产是36956斤,安徽繁昌要比它高,就只能采取更大的造假行动,一鼓作气地放一颗更大的卫星,最终使亩产量达到了43075.9斤。

数字精确到两,让全国人民都领教了安徽繁昌峨山乡一丝不苟的造假精神。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汉嘉女1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