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人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符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諡“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而这篇《桃花源记》则是流传最广的一篇。
历代的解读都认为所谓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是作者的一种精神的寄讬,因为当时的社会战乱频繁,政治黑暗,而陶渊明本人又当过官,后来离开官场走入了田园。但从修炼的角度来看则不是这样,会认为陶渊明所描绘的事情完全是真实的。
这个捕鱼人是一个根基非常好的人,他的元神在那个特定的情况下离体了,进入了另外一个同时同地存在的另外空间,这个空间的层次其实是很低的,只比我们这个空间稍微微观一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是非常明显的进入另外空间经常出现的情况。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可以看出这里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很高的,他们也是符合了那一层空间对人道德的要求才能够长期的呆在那里。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以看出他们是在大约秦代的时候转生到这个空间的,并一直待在那里。
他们非常纯朴,也很热情的请渔人做客,之后渔人的元神又回到了身体里,而这个过程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认为是自己的肉身到了那个空间,所以他“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那当然是找不到的,时空的概念都不同。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里比较有意思,因为刘子骥也是一个有根基的人,他丝毫不怀疑的去寻找,但缺乏缘分,因而无法找到。
陶渊明本人的根基也是非常好的,也有求道之心。古代修道的社会氛围总体是浓厚的,晋代尤其如此。所以他写下这篇文章也是表达他的求道之心,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寄讬政治理想,尽管他能够看到的空间层次并不高,但在常人看已经是很玄了。同时这篇文章能够千百年来得到人们的喜爱也折射出人们内心深处的佛性。
在高层次看宇宙中的空间,是远远比肉眼能够看到的要复杂亿万倍,不同的空间里有不同的景象和生命,也是千差万别。
其实在古书里类似的记载是很多的,只不过现代人不理解,如果元神进入的空间和我们这个空间接近或类似,人们会认为是他的肉身进入的,比如陶渊明在这里描绘的这个空间。而如果进入的空间和我们这个空间差异很大,比如去了天堂或地狱,或者看到了我们这个空间不存在的生命等,人们就认为是想像或者神话。
不同的空间里的生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沟通的。但一般是相近层次才能交流。如果层次的差别大,就不行了,因为能量不同,低层的到不了高层,能量太弱根本去不了,连靠近都不行,而高层的也不能够直接到低层,那种强大的能量会使低层发生解体。
其实,宇宙无比浩瀚,无论我们看到了多少,都仅仅是沧海一粟罢了。
责任编辑:初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