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3度获得柏林银熊奖的中国导演王小帅。(图片来源:微博)
【看中国2024年3月28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任何一个中国电影人都知道,在审查和自我审查方面,过去几年的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气氛越来越压抑和谨慎。但这是我的本份的事,我只对电影负责。”曾3度获得柏林银熊奖的中国导演王小帅,在面对越来越严格的中国影视审查制度,仍坚定地这样说道。
综合外媒报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刚出生不久的王小帅随同父母举家前往贵阳,并在当地学习绘画;1979年王小帅迁往武汉;1981年王小帅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在学习美术期间,王小帅对电影产生兴趣,并于1985年中学毕业后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而当时,第五代导演正积极探索中国电影的未来,王小帅也接触着世界各地的电影。
1990年,毕业后的王小帅被分配到福建电影制片厂工作。1993年他回到北京决定自筹资金,独自编剧、执导、制片,而后完成他的首部黑白电影《冬春的日子》。1994年,他带着影片参加世界各地的多个电影节并获奖。1995年,英国广播公司将该片评为自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以来的一百部佳片,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电影。
但中国的电影主管部门对此并不高兴。他们封杀了王小帅,原因之一是他未经许可就在外国的电影节上放映了《冬春的日子》。
不过,这并未影响到王小帅对电影的热爱,其后2000年他的电影《十七岁的自行车》在国际上再度受到。
而今年2月,王小帅再次携讲述大跃进及三年困难时期的新片《沃土》参加了第74届柏林影展,并入围柏林影展“新生代儿童单元”(Generation Kplus)。不过,根据美媒《综艺》(Variety)报导指,该片早于2022年就已递交中国国家电影局审查,而且根据审查部门要求修改了50多次,但仍迟迟没有拿到俗称“龙标”的电影公映许可证,经过15个月的谈判依然没有下文,最后王小帅才决定跳过“龙标”参展。
事后,王小帅的公司接到中国审查人员的电话,勒令他撤片,否则他与制作公司将面临严重后果。
王小帅受访时坦言压力很大,“没想到30年了,又绕回同一个这个点上去了”,“这是一个很沉重的代价”。“但是你不得不去接受和面对的一个代价。”他强调“这就是我想拍的电影,关于中国,关于我们的生活,关于中国人的历史以及现实。”
事实上,在中国网际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被毙或被推迟或被撤销的电影名单,官方从未做出合理回应。在中国大陆,任何影视内容都可能成为敏感因素,包括犯罪、腐败、贫困、历史、信仰或仅仅是悲伤。即使是由警方和反腐败机构支持的宣传片,最后也可能无法通过审查,因为犯罪和腐败从另一角度又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
“有的时候你一直在追求,想要在创作上是自由的,可是外部的环境又让你做不到这个。”57岁的王小帅说,他和同行经常讨论他们要拍的电影能否通过审查。“结果呢,每到一个想法就自己卡住,或者被别人卡住,我觉得是挺痛苦。”
王小帅相关访问曝光后,在微博掀起议论,许多人支持王小帅说,“就凭这一点,我们永远比不过韩国电影”、“真的可惜,话说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了解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没有勇气、没有奋斗哪来今天”、“文化荒漠你以为是吹的吗?”、“导演们出国拍吧,焦土里不适合搞创作”、“泱泱大国容不下一部电影,可悲”。
“我们不能把中国电影只做成主旋律电影的专卖场,”创作《小武》和《站台》等经典文艺片的导演贾樟柯在2022年也表示,“这样的不确定性,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忧虑,钱啊、投资啊,就不会往这些电影上投了,我们的人才储备就会出现问题,”
目前王小帅的作品受到法国新浪潮影响。他和贾樟柯、娄烨等导演被称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第六代”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