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右)和美国前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左)在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作证。(图片来源: Alex Won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5月25日讯】赖清德就职礼,拜登政府派了一个退休政客代表团,而蓬佩奥却以个人身份组织了另一个民间代表团。蓬佩奥在台湾,除了官式活动,还出席新书发表会,接受媒体访问,非常活跃。没有官方身份的蓬佩奥,比其他官方代表更受到关注。
在未到台湾之前,蓬佩奥已经破天荒提出美台应该建交的前瞻性观点,这次在台湾,更提出国际社会应该承认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台湾应该加入联合国的大瞻主张。在我印象中,公然把提升台湾国家主权地位的话题抛出来的,蓬佩奥是第一人。
其实,承认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美台建交、台湾加入联合国,三件事是同一个出发点,顺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承认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然后美台建交就顺理成章,至于台湾加入联合国,那也是合理的结果,只是要走到这一步,还需要更多时间。
台湾和海外时政评论界,很多人都觉得赖清德的就职演说比蔡英文更激进,因此惹怒中共,招来铺天盖地的声讨,其实赖清德基本上还是沿用蔡英文“两岸互不隶属”的关系主轴,坚持维持台海现状的诉求,至于在表述上有些微“踩界”,那是因应时势变化作出的调整。
赖清德有底气把蔡英文的两岸论述再往前推进一点,不要太多,但不能恪守旧议,因为时势比八年前又不同了,无须那么诚惶诚恐看中共脸色了。适当提升台湾人的底气,说几句台湾人喜欢听,而中共深恶痛绝的话,中共最多也就是多骂几句,伤不了台湾一根毫毛。
赖清德的讲稿,事先当然被美国驻台机构看过,得到美国政府的首肯,因为美国也不会同意赖清德走得太远,但美国也同意略微超越原本的提法。美国相信此举不至于招来严重后果,美国切香肠,中共干瞪眼。
蓬佩奥以一介平民身份,高调在台湾说出美台建交、台湾加入联合国的破天荒主张,这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代表了美国朝野保守主义思潮的一种表达。美国百年来的经济政治外交与军事的成就,造就美国人的高傲,美国人是不会忍受被人欺侮的,一旦与美国人结下怨仇,都有恶果,美国可以待人以善,但不能接受别人待之以恶。
美国人被中共玩弄了四十年,给钱给人给机会,不遗余力把中共从覆灭边缘扶了起来,让中共占尽便宜,让他无端发达。美国人从来没有想到中共会恩将仇报,回头挖美国的墙角,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与美国分庭抗礼。美国受此大辱,使老布什以来的美国历任总统,都成了国际笑柄,他们都缺乏先见之明,被中共玩弄于股掌之上。
这便是为什么美国朝野两党两院今日如此同仇敌忾地强烈反击中共的基本原因,是可忍孰不可忍,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现在是清算这一笔旧帐的时候了。
蓬佩奥是在说空话吗?我相信不是,以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这些话说出来都是有依据有底气的,法律上讲得通,实际上也可行,问题只是时机而已,而时机显然就在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之上。
一旦特朗普当选,蓬佩奥会不会重新入阁,这是关键的因素。蓬佩奥在台接受访问时,公开承认正大力为特朗普助选,可见他一直都是特朗普密友之一。特朗普一介商人当政,政策有点“神经刀”,个人性格跋扈,对国际大局缺乏整体把握,他对习近平高度评价,与金三胖握手言欢,证明他对这些共产独裁领袖缺乏本质的了解。
当年香港反送中运动,特朗普说香港是铅笔尖,中国是枱面,就暴露他商人见利忘义的本性,后来中共准备调武警入港镇压,又被特朗普挡了回去,所以特朗普对付中共,远不如蓬佩奥这些身边重臣的睿智。
拜登总统任内,外交上最大成就,便是将特朗普“美国第一”的偏执政策纠正了过来,美国与欧盟日韩澳印这些传统盟友的关系得到修复,现在西方民主国家在对华关系上,达到了空前统一的好景。若特朗普当选,相信他没有理由再破坏这种来之不易的同盟关系,他或会对盟国再施加压力,但权衡利弊,有联盟总比没有联盟好很多。
蓬佩奥会不会入阁还是一个悬念,但蓬佩奥的这些政见,显然在美国国内有相当强的民意基础,有这些基础打底,蓬佩奥去做固然得心应手,轮不到蓬佩奥做,也自有其他人去完成。
这一次蓬佩奥的私人访问团中,余茂春坐在显要位置,证明余茂春仍然是蓬佩奥重要幕僚,蓬佩奥提出美台建交、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重大构想,也必然有余茂春的参与。有一位对中国国情有深入研究,对中共与习近平的本质有深刻认知的人在蓬佩奥左右,更有利于蓬佩奥实践他的外交理想。若特朗普再上台,蓬佩奥再入阁,那必定是习近平另一场噩梦的开始。
(文章由作者授权转载自颜纯钩facebook脸书专页)
来源:作者脸书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