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宋詞引發的淚崩——獻祭六四英靈(图)

作者:今昭 发表:2024-06-11 21: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六四
紀念六四(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今年三十五週年,原是大祭。香港管控持續收緊,維園傳統紀念燈光不再;台灣總統賴清德就任,刺激獨裁政權敏感神經,台海危機似乎一觸即發。「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加上近年年輕人醒的越來越多,中共氣數將盡,許多人都切身可感。

在澳洲,十九年前中領館一等秘書陳用林出逃,是在六四;今年前中共特工Eric投誠反正,首次參與公眾集會,也選在六四。歷史之輪迴因果,令人慨嘆。

是看到燭光的那一刻,竟還是有些落淚的衝動。極自然的想到一句詞:「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這一句,來自南宋詞人张孝祥的「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此詞是長調,初看極長。其實由景寫情,從所見到所想,並無辭藻典故堆砌,感嘆故國淪陷蠻夷之手,連孔子故鄉禮樂之邦亦遍佈羶腥。聲調激壯,筆墨酣暢,忠憤報國之情一貫到底,在末一句達到高潮:行人走到此處、看到此景,怎能不忠憤之氣填滿胸懷,淚如盆傾!

說起這首詞,還有個故事:

南宋抗金大將張浚,一日正準備自家開party呢,誰知party上歌者唱了這首詞。唱完,張浚流淚起身,拿袖子遮著臉躲回房間去了(「张安国在沿江帅幕。一日预宴,赋《六州歌头》云……歌罢,魏公流涕而起,掩袂而入。」——《渚山堂词话》),可見其感人之深。

後人論述詞的文獻中,就拿這則故事來說明詞這種文體對社會風俗起到的教化作用,一點也不比詩差:「張孝祥安國於建康留守席上,賦〈六州歌頭〉,致感重臣罷席。然則詞之興觀群怨,豈下於詩哉?」——《詞概》

共產思想起於馬列,原是西來幽靈,亦屬蠻夷。亂我華夏近八十餘載,迫害死八千萬中國人,使神州道統斷絕。這其間仇怨,想來也決不比金人擄走宋室皇族更淺。如今香港近乎淪陷,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台灣,一如當年的南宋(一說台灣人多是南宋一朝轉世)。「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唯期天祐中華,早日見到中國未來的希望之光點亮,以告慰當年以熱血祭奠公理與正義的六四英靈。

2024年春夏之交

敬上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