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游仙诗不只是想像 史料藏惊奇事(图)

发表:2024-08-13 0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古代的“游仙诗”并非都是杜撰,有些是出自于诗人的真实经历。
古代的“游仙诗”并非都是杜撰,有些是出自于诗人的真实经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游仙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类型,是以遇见仙人、遨游仙境为主题的诗歌之统称。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梁朝吴兴武康人沈约(公元441~513年)曾写过一首名为《前缓声歌》的诗,这首诗就被归类为“游仙诗”。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古人创作的“游仙诗”有可能是他的真实经历,而非出自杜撰。

上述的这位沈约究竟是何许人也?

沈约,字“休文”。他幼遭家难,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曾因拥立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后转左光禄大夫,为人不争名利,后因触怒武帝,受谴而死。那么,为什么说《前缓声歌》不只是他想像出来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元朝的一本书——《女红余志》说起。

《女红余志》的作者是元朝女子龙氏,她的丈夫在妻子写的《女红余志》中作序,称:“细君(夫人)龙氏”,“家多异书,夫人龙氏细阅之”,并选了其中四十多条记录下来,才写成《女红余志》这本书。《女红余志》书中记载了某首游仙诗的序言中说:有“仙童降于郊,进余以琼浆,味甘如饴,腾空而去”。所以,这首诗文才会出现“琼浆且未洽,羽辔已腾空”之句。

如若仔细查阅古诗词,将会发现“琼浆且未洽,羽辔已腾空”这句诗正好出自于南北朝诗人沈约所著的《前缓声歌》。但相关书籍中均无《前缓声歌》序言部分。也就是说《前缓声歌》的序言已经失传,但在《女红余志》中保留了其中的一句话“有仙童降于郊,进余以琼浆,味甘如饴,腾空而去”。

所以说,诗人沈约之所以创作《前缓声歌》,是因为他曾经真实的遇见过仙童,仙童也真的赐给了他琼浆“味甘如饴”,之后仙童“腾空而去”,因此沈约才创作了《前缓声歌》这首游仙诗。由此推测,古代许多游仙诗不应该都是出自于作者的想像而已,有一些是作者真实的神奇经历。

(资料来源:《女红余志·琼浆》、沈约《前缓声歌》)

(文章取自:德惠〈南北朝诗人沈约遇见仙人的罕见史料〉一文。本文经过修改)



责任编辑:初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