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曾因邓小平一句话,开始妒恨朱镕基。(图片来源:STEPHEN SHAVER/AFP/Getty Images)
2018年,中共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会议之后不久,中国大陆网络自媒体刊登中共前常委李瑞环的文章,聚焦这位中共前国家领导人的为官之道,以及对中共政坛的看法。这两位“江克星”接连“现身”,不由让人回归这些年他们的联盟,以及与江泽民的殊死搏斗。
朱镕基李瑞环联盟
1987年,邓小平将中共前总理朱镕基空降上海任市长,替江泽民收拾烂摊子。朱镕基赴任前曾两次请教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李瑞环,李指点5个字“选好突破口”。朱镕基、李瑞环两人都是江泽民的死对头。
朱镕基在正式上任上海市长前已经做过一系列的调研。朱镕基曾坦承,自己的工作思路是受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李瑞环的启发。朱镕基说,来上海工作前,向李瑞环请教了两次,“他的经验是要选好突破口。”
如今看来,当年李瑞环告诉朱镕基“选好突破口”这5个字,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意味深长。
朱镕基到上海替江泽民收拾烂摊子
《江泽民其人》披露了朱镕基任上海市长的背景。1985年,擅长溜须拍马的江泽民由执意辞职的上海市长汪道涵推荐,由电子工业部部长升任为上海市长。江泽民虽然拉帮结伙占据上海地盘,但他当上海市长的两年中市民们叫苦连天,1986年,上海人民许多东西还要凭票购买。原来,1986年广东省长叶选平上缴国税是2.5亿人民币,而上海市长江泽民为了自己的政绩却上缴了125亿人民币,是叶选平上缴的50倍。仅仅两年,江泽民就把上海人民拖入到需要解决“菜篮子问题”的困境。
不管江泽民对党内大老们的马屁拍得如何山响,江泽民整了这一大堆烂摊子却是摆在邓小平面前的现实。邓不得不紧急派“经济沙皇”朱镕基到上海当市长给江收拾残局,让江泽民转任市委书记,只需耍嘴不用管实事。
邓小平一句话 江泽民妒恨朱镕基
1989年六四前夕,因为时任中共总书记的赵紫阳反对戒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靠着在上海被侍候的舒舒服服的李先念和陈云向邓小平竭力推荐,被扶上中共总书记的位置。
江泽民拍马屁很精明,干正事则一窍不通,尤其是经济。邓小平在1991年4月,又把朱镕基调回北京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掌管经济大权。一次,邓特意指着朱镕基对江泽民说:“我不懂经济,他懂!”其真意是:“你不懂经济,他懂!”江泽民听后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对朱镕基更加妒恨。
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后,江泽民的权力极速膨胀,既掌握军权,又是中共的“党核心”,唯一不能插手的是牢牢掌握在“经济沙皇”朱镕基手上的经济决策权。1999年4月朱镕基访美,未获美方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个月后又发生美国战机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江泽民就以此为借口,夺去朱的权力。自此,江、朱展开殊死之斗。
“江系”卷入远华案 朱镕基亲自查办
1999年4月,朱镕基以沿海地区走私活动非常猖獗,甚至影响到国家税收、破坏经济秩序为由,下令成立专案组调查,不久远华案爆发。1999年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被称为“中国第一经济大案”,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自督办。
因多名“江系”核心卷入远华案,朱镕基以此打击江泽民。赖昌星在加国披露,他得到江泽民秘书贾廷安及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等支持,才能走私大量石油、私家车等战略物资。江一方面阻挠引渡赖昌星,另方面以受贿罪拘捕朱镕基亲信、中信集团董事长朱小华。但那次围绕赖昌星的江、朱斗,最后以朱镕基失势黯然而退为结局。
李瑞环被称为“江克星”
江泽民与李瑞环之间不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李瑞环从思想、作风、能力上都看不上江泽民,江泽民对李瑞环也很不满。那些年李瑞环虽然坐冷板凳,但对江泽民的所作所为,看不过眼就要说,加深了和江泽民的矛盾。
早年,在中南海敢跟江泽民正面冲突的,正是李瑞环,李因此被称为“江克星”。据中共知情人士称,李瑞环和江泽民多年来一直明争暗斗,江泽民防李瑞环防得很严,李瑞环下到各地视察,走后江办的人都会打电话查问他见了些什么人、说了些什么话。有一次江的亲信曾告诫一位地方大员说,要警惕李瑞环。而李瑞环也是政治局常委中唯一敢讲话,不怕得罪江泽民的人。
早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之前,已经76岁高龄的江泽民恋栈权位,为了让江泽民退休、向胡锦涛交班,李瑞环竟以自己提前退休作为代价,拉着江泽民一道下台,保证了胡锦涛顺利上台。
后来,在胡习阵营和江派日益激烈的博弈中,李瑞环、朱镕基频频露面,为胡、习站台、以抗衡江泽民。
责任编辑:傅龙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