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图片来源:Pexels)
【看中国2025年1月22日讯】(看中国记者蔡思云综合报导)中国高中化学课程原本使用阿司匹林药片做实验,换成国产药片后居然做不成了。该消息冲上了百度1月21日热搜。有网民表示,国产药价格低,但副作用大,胃都吃坏了。
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与国产药
1月初,来自北京市知名中学的化学老师曹葵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高中化学的一个必做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令他感到困惑。该实验原本使用知名品牌阿司匹林肠溶片,自从换成国产品牌后,实验效果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差异。
据曹葵介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实施后,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实验成为高二化学课的一项必做实验。目的是检测阿司匹林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中的羧基和酯基。在酯基检验中,需先对乙酰水杨酸进行水解,水解后会产生水杨酸。当水杨酸遇到氯化铁,会产生变色反应,溶液将呈现紫色。
他说:“2020年到2021年,我们用的是拜耳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实验现象一切正常。在阿司匹林水解前,加入氯化铁后,溶液并不变色,经过水解后产生了大量水杨酸才能变色。”
然而,由于德国制药公司拜耳(Bayer)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价格偏贵,因此从2023年起,曹葵所在的学校开始购买国产的阿司匹林肠溶片作为实验材料。
拜耳的阿司匹林药片。(图片来源:Wikimedia)
他在实验中发现,几款国产品牌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水解前就发生了变色,导致学生们无法像以往一样进行水解前后的对比。
他补充说,其实教学大纲里并没有硬性要求在乙酰水杨酸水解前进行检测,但按照科学研究证据获得的要求,他让学生要先通过水解前检测,明确乙酰水杨酸和氯化铁混合并不会变色,这样才能证明水解后相关反应的发生。现在,由于水解实验前后,溶液都发生了变色,这个环节就失去了意义。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2025年1月初,曹葵用几款不同厂家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做了上述实验。此次测试的品牌包括:京新药业、南京白敬宇制药、石药集团、拜耳、沈阳奥吉娜药业。
实验结果显示,京新药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变色最为明显,紫色程度较深;南京白敬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次之,呈现微紫色;拜耳、石药集团、沈阳奥吉娜药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在实验中颜色相近,肉眼不容易辨别出变色现象。溶液颜色越深,水杨酸的含量越高。
从水杨酸到阿司匹林肠溶片
据了解,水杨酸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古埃及的药典中,用于解热和镇痛。但水杨酸可能让人产生恶心呕吐、胃溃疡、胃穿孔等不良反应。
1897年,在拜耳工作的一位化学家霍夫曼,为了解决患关节炎的父亲在服用水杨酸后出现的胃痛问题,便尝试将水杨酸乙酰化,成功制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拜耳便将这款乙酰水杨酸命名为阿司匹林,此后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相比于水杨酸而言,乙酰水杨酸对胃部的刺激性大大减弱了,但仍然存在刺激作用。1993年,拜耳推出一种新剂型——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在阿司匹林外部裹上一层包衣,使其通过胃部时在胃酸的刺激下不发生溶解,待进入小肠后方才溶解,可进一步降低阿司匹林对胃部的副作用。
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主管药师介绍,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游离水杨酸成分,需要控制其含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含量反映了产品质量。
网民:国产药副作用大 胃都吃坏了
上述消息引发网民热议,迅速冲上百度热搜。有人表示:“集采(集中采购,国产)的变色说明水杨酸出来了,意思刚进去就水解了,人家拜耳的设计是在胃里先不出来,到肠道再出来吸收,避免刺激胃。集采的吃下去副作用大,胃都吃坏了。”
“集采降低药价,也降低了质量,把一些外企的药排除在医保之外,很多病人吃了集采的药效果不好,还要花大价钱去买进口药。”
“治同一种疾病的药:5分钱的药与5元的药疗效一定会不一样!如果低于成本,一定会偷工减料!不但看疗效,还要看副作用。我愿意用最贵的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绝不愿意用最便宜的疗效差副作用大的药。”
去年12月30日,中共公布的第十批药品集采结果显示,此次集采降价幅度史上最大,药品价格史上最低,平均降幅超过70%,多个产品降幅达90%以上。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中标单价降至三分钱一片。
近日,上海瑞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郑民华表示,集采药价格低,品质不稳定,存在着“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现象。医生面对病患的反映与质疑很无奈,但没有选择权,欲向上级反映也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