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不是外在的形式,实质上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所谓的行善按一般的看法就是帮助别人,有求必应,随叫随到,而且不求回报。这种对善行的定义本身就有违人性,这样的行善的总体效果并不会好的,因为这种人承担了本应属于别人的责任,好比别人吃喝嫖赌,他去买单。
每个人的现在都是自己过去种下的因,每一步决策也是他的认知造成的,你的所谓帮助的背后就是对抗强大的因果以及他本人的认知,那你就要替他去还债。其实行善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行善呢?过去修行人对于善行也很迷茫,佛陀曾用一个故事解释了善行。很久以前有个叫善生的商人,经常捐钱,帮助穷人,有一次他还救了一条鱼。但有人告诉他说,这条鱼本该死,你救了它,它会吃掉其他的虾米。后来他救了一只迷失的小羊,但后来这只羊又迷失在森林中,他救了它又让它陷入危险。
佛陀说善生的行为是善的,但却带来坏的结果。说到这里佛陀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有时善恶并非截然对立,而是交织在一起。行为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一刻的心。
佛陀接着又讲了一个医生的故事,有一次给难产的产妇接生,必须在母亲和婴儿之间做出选择,最后医生选择救了母亲却没能保住婴儿的命,有人说他慈善有人骂他狠心。善恶的境界绝非分明,善的本质究竟在哪里呢?佛陀继续说道,善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也不是简单的结果。真正的善需要用智慧去判断,用慈悲去实践。
佛陀说善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外在的善,比如布施,帮助别人,这些善行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这些行为本身是善,但却容易让人执着于形式。比如布施可能是为了求名。外在的善固然重要,但它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第二重境界是内在的善,这个境界的善关乎发心,一个人为什么布施,是因为怜悯与慈悲,还是为了获得称赞,只有发心纯真,行为的善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善不仅是做了什么,而是你为何而做。
最高的一层善是本性的善,这层善超越了善恶的对立,回归生命的本真,真正的善如同一面镜子能映照一切,却不执着于任何影响。如同莲花生于淤泥却不被淤泥所染。这就是本性的善,它不受外界影响,也不因结果而动摇。
佛陀停顿片刻继续说道,当一个人做到内心无执,不为善行求回报,不为啥恶所困扰,便达到了这第三重境界。这样的人不是为了成就“善”而是自然流露出慈悲与智慧,他们的行为或许在外人看来平凡,甚至可能带有矛盾,但其本心已远离善恶的对立。
佛陀说善的三重境界是行为、动机和本性,行为可以看见,动机需要体悟,而本性只有通过智慧和慈悲才能触及。若能理解这三重境界,便能看透世间善恶的交织,回归内心的清静。
佛陀继续说道,既然善有三重境界,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实际中判断善的真伪呢?这需要三个重要的原则来指引,他举起一根手指缓缓说道,第一发心是否出于慈悲,这是判定善的起点。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帮助他人,发自真诚的关爱,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么他的行为就是善的,比如布施,如果是为了炫耀财富,甚至让受助者感到屈辱,这样的布施虽然看起来是善行,但实际上却远离了善的本质。真正的慈悲是希望众生离苦得乐的初心。
接着佛陀举起了第二根手指说,第二你的行为是否真正利益了众生。这一原则关乎智慧,善并非仅凭一腔热情,更需要深思熟虑,有些人怀着善意行事但因缺乏智慧,结果反而害了别人,比如有人因怜悯而放生却忽略了环境的适应性,反而造成了生态破坏。智慧的善,能够看清行为的结果,真正让众生受益,而非增加新的痛苦。
佛陀停顿了一下,目光平静而深邃地说,第三要检视自己是否执着于善行本身,执着于善行就像攀爬高山时背负沉重的石头,只会让你疲惫不堪,如果善行成为了攀比的工具,或者一种求福报的手段,那么它已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放下对善行的执着才能回归内心的清静,才能在善恶间游刃有余。
佛陀最后说道,慈悲是善的起点,智慧是善的方向,无执是善的最终解脱。这三个原则就像一盏明灯,能够指引修行者在善恶交织的世界中分辨出真正的善。真正的善不仅需要心怀慈悲,还要用智慧去选择,并且放下所有对善的执着。善并不是固定的形式,而是从内心发出的光明。真正的善如月亮光普照一切,如大海般包容万物。善不是外在形式,也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是一种智慧的洞察力,是发自内在的慈悲心,更是放下执着的自在之道,超越一切对立。
佛陀静坐在菩提树下,他的眼神悠远,仿佛在注视每一位迷茫的众生,他的声音轻轻回荡道,善的本质是一盏心灯,当灯火点亮时,所有的黑暗都会自然消散。
责任编辑:申思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