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湾临海道路〉交织台湾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成立于1908年,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国立台湾博物馆”,向来致力于以丰富的族群、物件、议题,连结台湾这片美丽的土地,共同刻画岛屿历史轮廓。
2025年适逢台湾前辈画家陈澄波先生诞辰130周年诞辰纪念,台博馆携手陈澄波文化基金会,于铁道部园区共同策展《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透过陈澄波8件原作和台博馆的自然史典藏,解读台湾岛屿的身世,引领大众重新探索台湾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陈澄波为台湾西画家跨进日本官展门槛的第一人。(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质朴真诚“帝展”油画第一人陈澄波
陈澄波(公元1895~1947年),嘉义人。自幼喜欢绘画,13岁入公学校,再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就读,受教于著名水彩画家石川钦一郎。毕业后担任教职,1924年赴日就读东京美术学校图画师范科,是早期留学日本的画家之一。
1926年以一幅〈嘉义の町はづれ〉(现称〈嘉义街外〉)入选日本最高美术竞赛“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为台湾西画家跨进日本官展门槛的第一人,轰动全国。其后又数次入选“帝展”和其他展览。
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赴上海任教,此时期对中国画的内涵认识更深,影响其后的西画创作。1933年返台后,绘画风格逐渐稳定,经常以家乡嘉义入画;也和友人创办“台阳美术协会”,致力于推动台湾的美术活动,贡献良多。
陈澄波为人质朴真诚,一生创作不懈。他以画笔抒怀,礼赞自然,为台湾留下真实的风土人情记录,更蕴含贴近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令人感动。
北回归线周边大多为干燥带,幸运的台湾是少数例外。
三轴交会 形塑台湾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
“走揣”(tsáu-tshuē)是台语“追寻”之意。策展团队指出,此次特展不仅呈现陈澄波的艺术成就,更是一张讨论公共议题的邀请卡。邀请参观民众借由画作一步一步观察、追寻三股汇聚在台湾的自然力,探索它们如何塑造出台湾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
“咱的所在”,我们脚下的大地母亲有着怎样的面貌?策展团队以博物学家的视角,在不断的讨论、激荡中,解密形构台湾地貌的“北回归线”、“黑潮”、“季风”三大主轴。结合陈澄波画作中的自然和人文关怀,另辟蹊径,并搭上新兴社群平台“Threads”的热潮,话题性十足,好评不断。
北回归线仿佛像个诅咒,其周边大多为北半球著名的干燥带。但台湾是少数例外,因为在距今800万年前,已然形成季风系统。季风为岛屿带来充足的水气,加上自菲律宾延伸而来的黑潮,能很好的调节温度。
陈澄波长孙、财团法人陈澄波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陈立栢说:“每一股自然力单独地来都充满杀伤力,何其有幸这三股自然力在台湾汇集,成为一个宜居的岛屿。想让年轻人了解到,一百年前这座岛屿就是让人感到幸福的,如同阿公的画作所呈现的样貌。”
模拟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当年在亚马逊森林从事调查工作的桌子,摆放了许多科学仪器和标本。
观察推理 解开台湾岛屿的身世之谜
第一展区中央摆放一张模拟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当年在亚马逊森林从事调查工作的桌子,其上摆放许多科学仪器和标本。参观民众在此化身为一位博物学家,走入展场样区,跟着策展团队的引导,透过画作、古文物、文献、气象图、动植物标本等,仔细观察、研究、归纳、推理,解开台湾岛屿的身世之谜。
9个样区的精选画作为〈北回归线地标〉、〈展望诸罗城〉、〈云海〉、〈玉山积雪〉、〈农家〉、〈东台湾临海道路〉、〈山居(太鲁阁)〉、〈涛声〉和来自日本美术教师盐月桃甫的〈黑潮〉。
展场三支友达拟真艺屏制作的微动画让画作“动起来”。
此外,展场还以三支友达拟真艺屏制作的微动画,搭配主题曲〈交会的岛〉,让画作“动起来”。观众不仅欣赏陈澄波画作之美,更透过文物、影像、声音等身历其境,“走揣咱的所在”。
〈展望诸罗城〉画出台湾受季风、北回归线影响的自然风貌。
〈展望诸罗城〉记录生气蓬勃的嘉义风光
陈澄波的故乡嘉义,正是北回归线经过之处,以南就属于热带。日本总督府在此培育热带树种实验林。〈展望诸罗城〉是陈澄波到嘉义公园和嘉义树木园一带写生的作品。他以卷曲短促的笔触描绘茂密树丛,充满生气蓬勃的热带绿意,也画出如今中山路两侧的稻田、电线杆,和远方楼房、厂房烟囱等。
天边饱含水气的高层云和积雨云,暗示风雨欲来的瞬间。策展团队根据两张草稿,推测作画日期为1934年8月21日。调阅中央气象署档案,发现当时台湾南边海岸有低气压,东南方则有一个台风生成。陈澄波如实记录台风侵袭前的景象,见证台湾岛受季风、北回归线影响的自然风貌。
〈东台湾临海道路〉交织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1930年夏天,陈澄波接受前台湾总督上山满之进的委讬,绘制一幅台湾风景图,作为总督离职后带回日本、铭记台湾的纪念品。陈澄波探访苏花公路前身,衔接苏澳、太鲁阁的花莲临海道路,画出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交织的〈东台湾临海道路〉。
陈澄波将临海道路右侧“崇德海滩”,替换为一个在总督府“移住”政策下,被迫迁徙的太鲁阁族村落,村落汉字名为“立雾”,是太鲁阁峡谷“立雾溪”得名的由来。他在海面上点缀了一艘阿美族传统的独木舟,似乎正航向流经岛屿东侧,为台湾带来丰盛渔获的暖流“黑潮”。此次特展特别向目前收藏画作的山口县立美术馆跨海借展,成为展场一大亮点。
〈农家〉画出彰化县八卦山附近,改善治水系统后的农村地景。(以上未标明图片来源皆为摄影:静容)
发掘台湾之美 珍惜贴近土地的幸福
陈澄波以博物学家所谓“透明之眼”捕捉台湾的美丽风光。他说:“我所不断尝试以及极力想表现的是,自然和物体形象的存在,这是第一点;将投射于脑里的影像,反复推敲与重新精炼后,捕捉值得描写的瞬间,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作品必须具有something。”
陈澄波为台湾留下一幅幅写实动人的风景。台博馆作为自然史博物馆,以艺术形式带领我们追寻前人足迹,发掘台湾之美,并揭开台湾岛屿的身世密码,从而让我们更加珍惜、感恩贴近这片土地的幸福。
《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
地点:台博馆铁道部园区(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2号)
展期: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
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下午5时(周一公休,遇国定假日或活动另行公告)
原题目:走揣咱的所在“陈澄波百三特展” 解读台湾岛屿的身世
(转载自《看杂志》第265期)
来源:看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