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贵在藏锋。(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苏子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至中年,如月至盈处,光华虽盛,却不可不思盈虚之理。此时肩担父母之责、子女之育,行走于世事沉浮之间,最应谨记一个“敛”字。
父母言行,是孩子人生的最早一面镜子。《礼记》有言:“父母之所爱亦爱之,所敬亦敬之。”然而,若言行失度、炫耀无节,不但无益于教子,反可能种下深远的隐患。
中年父母,有五件事,不可在子女面前炫耀。
一、不炫耀财富:易养骄习,失却节操
《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今日社会,家境优渥者不在少数,然而有父母动辄在朋友圈晒豪车名包、晒孩子的高价补习班,甚至“晒账单”成风。孩子在这等环境中耳濡目染,极易误认金钱为唯一尺度,从而滋长攀比、虚荣、依赖之气。
有位家长曾因炫耀为儿子花了30万“留学预备营”,在社群中风光无限,却不知儿子后来自觉“没必要努力”,因为“家里有钱”。终致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富而不骄”,才是家教之根本。真正富贵的家庭,往往讲求“藏”,而非“显”。
二、不炫耀人脉:误导思维,削弱担当
父母若逢人便说:“我跟你们校长很熟”“孩子进某名校我有门路”,孩子怎不以为“事在人脉”,非“人事在己”?
当下不少家长为子女“铺路”过度,甚至事事代劳、处处打点。久而久之,孩子习于依赖,动辄“我爸会搞定”,却不思靠自己走路。
有学生面试失利,回家埋怨:“你不是说认识人吗?怎么不找人帮我安排?”这不就是父母“炫脉”之害?
《资治通鉴》有载:“世济其美,不可不慎。”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相信,靠自己,才是根本。
三、不炫耀权位:潜生傲气,断人际之根
“位不期骄,而期安。”当父母以德而非权立身,孩子方知如何谦和做人。(图片来源: Adobe stock)
在职场有所成就的父母,若常将“我是处长”“我带多少人”“别人见我都得让三分”挂在嘴边,孩子便可能自觉身份尊贵,不肯与人平等交往。
一位老师曾谈及某学生:“成绩不错,可是常说‘我爸认识教育局的’,和同学相处格格不入。”最终,这孩子在集体中孤立无援,父母亦不知缘何。
古人云:“位不期骄,而期安。”当父母以德而非权立身,孩子方知如何谦和做人。
四、不炫耀子女成绩:好意赞美,反伤其心
今人最爱言:“我儿子考了多少分”“我女儿钢琴十级了”“下周又要去全国赛了”。
殊不知,这些高调的“爱”常令孩子如履薄冰,活在随时被炫耀、被比较的恐惧中。
有女孩初中便多次夺得数学竞赛一等奖,母亲常在饭局上提及其“天才”,结果女孩高二后成绩稍有波动,患上严重焦虑症,终需休学。
《礼记.学记》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养孩子,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引导他们向善而生。
五、不炫耀旧功旧业:阴影压顶,寸步难行
“当年我可是校长,谁不敬我三分?”“你这点成绩,算什么?我那时可是全省第一!”
太多父母热衷讲述“当年勇”,却不知自己辉煌的昨日,成了孩子无法逃脱的阴影。
心理咨询中,不乏这样一个场景:子女无论多努力,总觉得“不如父母”,于是陷入深深的自卑、自责与迷失之中。孩子觉得自己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难以建立起独立的自我认知。
《庄子》有言:“时移世易,而道不息。”昨日之功是你的,而孩子应有自己的节奏与人生,不应背负父辈的金光大道。
藏锋守拙,是中年人的高境界
《道德经》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中年之后,更应懂得收敛:不以物喜,不以己耀,不以子傲。为人父母者,真正的影响力,不在口中的炫耀,而在日常的低调中慢慢渗透。
不炫耀,是对孩子最深的成全
孔子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个真正“和”的家庭,是彼此成全,而非彼此投影;是父母知道何时退场,让孩子自己站上舞台。
中年之后的父母,最智慧的爱,莫过于:静水深流,不炫耀;守拙藏锋,不逞强。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坚韧、独立、担当。如此,方可无悔此生,为人父母一场。
责任编辑:淑慎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