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100年前的国学大师 预言家 吹哨人(图)

作者:陈静 发表:2025-05-10 09: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王国维的挚友、同为清华导师的陈寅恪,在得知死讯后失声痛哭。
王国维的挚友、同为清华导师的陈寅恪,在得知死讯后失声痛哭。(网络图片)

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之谜

1927年6月2日上午10时左右,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昆明湖畔,一位身着长袍、头戴西式礼帽的中年学者,神情沉静,步履从容。他把礼帽脱下,轻轻放在湖边的石栏上。在佛香阁排云殿下,他漫步走过长廊,在石舫前兀自独坐沉思,约半个小时后他进入了鱼藻轩。

他点燃一支纸烟慢慢地抽完,然后从容地掐灭了烟头,走到鱼藻轩的石阶上,看了看平静的湖水,猛然纵身一跃,此时大约十一时左右。没有挣扎,没有迟疑,一如一场早已预演无数次的告别仪式。

这位投湖自尽者,正是清华国学导师、中国近代最杰出的学术巨人——王国维,年仅五十一岁。他的死,至今仍是一道未解的历史之谜。百年后的我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自沉而死呢?

王国维
王国维壮年像。(图片来源: 公用领域 维基百科) 

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

就在自沉前数日,王国维悄然向清华国学院告假,对学生说是去“避暑”,实际却是将人生一步步安排成遗嘱式的结尾。他将毕生研究的手稿、古书、笔记,悉数分类装箱,亲自交给清华图书馆典藏。

他处理完所有信件与财物,甚至连衣袋里的遗书也已写妥。当遗体被打捞上来时,仍衣冠整齐、面容安详,宛如一尊沉睡中的文士雕像。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自杀,而像是一场殉道。就像他口袋里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不只是模仿屈原:王国维之死揭开文化灭顶的序幕

王国维投水自杀,像一枚炸弹在中国文化圈引爆,上海著名的《申报》刊发了清华教授王国维在颐和园投河死的北京专电,天津的《大公报》则在国学家王国维在颐和园石舫投水的报导上加了因悲观时局等导语,因为六月四日这天正是端午节,人们很快把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与屈原投汨罗江联系起来。北京的《顺天时报》刊发了题为:继屈原投江之后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杀的报导,而清华国学院的导师梁启超也拿王国维与屈原相提并论。觉得两位都有相同的殉国的情怀,可是王国维之死比屈原更复杂一些,远非殉国能够表达的。

陈寅恪哭了:他不是死于旧制度而是死于新秩序

王国维的挚友、同为清华导师的陈寅恪,在得知死讯后失声痛哭。

读者朋友们,你能理解这种“文化的痛”吗?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所熟悉的一切都变了:几千年的文化不再被承认,你尊敬的古人被嘲笑,你信仰的价值被标为“落后”、“封建”,甚至你教书育人的学校,也开始由对文化的信仰,到相信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已经被掀动了,你会怎么选择?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还是随波逐流?

不是旧人不适新世而是文明正在被颠覆

当时的中国,正进入一个全面激进的新时代:北伐内战打得如火如荼;共产思想开始蔓延,政治暗杀不断;新文化运动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浪潮,儒学、经史、道统成为“愚民教育”的代名词;一切“古典”的都要被彻底推翻。而对王国维这样的文化守望者来说,这不是时代的进步,而是文明的断层。

天才预言家王国维

其实,王国维除了在学界有巨大影响力外,他还是一个天才预言家。

早在一八九八年,王国维便预言了戊戌变法的失败,随后又预言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到了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王国维忧心忡忡,致信柯劭忞声称:观中国近况,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写信给陆宗舆,提出要在巴黎和会上提出议案,团结世界各国剿灭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九二四年国民党联合苏俄,王国维在冯玉祥逼宫之时放言:赤化之祸,旦夕不测。

王国维死前他还念念不忘已经失和的旧友罗振玉,给其的信中准确无误地提到了当时湖南农民运动中叶德辉被诛杀之事。

代奏溥仪风波

自沉当天,王国维的助教赵万里急电身在天津的罗振玉:师于今晨在颐和园自沉,乞代奏。罗振玉大吃一惊,很快,王国维临终所作的遗折敬呈到已逊位离京的末代皇帝溥仪的手中。溥仪读罢深感凄哀,随即下诏加恩赠諡,赏银治丧。

王国维笔迹与口气的奏折称:臣王国维晚奏,为报国有心,回天无力,敬陈将死之言仰祈圣鉴事:窃臣猥以凡庸,过蒙圣恩,经甲子奇变,不能建一谋、画一策,以抒皇上之忧色,虚生至今,可耻可丑。迩有赤化将成,神州荒翳。当苍生倒悬之日,正拨乱反正之机。而臣自樯才为庸愚,断不能有所匡佐。而二十年来士气消沉,历更事变,竟无一死节之人,臣所深痛。洒此耻,此则臣之所能。谨于本日自湛清池。伏愿我皇上日思辛亥、丁已、甲子之耻,潜心圣学、力戒宴安并愿行在诸臣,以宋明南渡为鉴,破彼此之见,弃小嫌而尊大义,一德同心,以拱宸极,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迫切上陈,伏乞圣鉴。谨奏。宣统十九年五月初三日。

而溥仪刑满释放后曾说这是罗振玉拟定的假奏折,罗振玉为什么要造假奏折?因为不仅是“欺君”之罪,还会让自己的声名受损,他会做这样的傻事吗?很值得怀疑。

百年红潮 一路谎言和杀戮

大家知道,王国维对于当时共产势力的全面渗透,可以说是忧心忡忡。不过真是被王国维不幸言中,此后的百年红潮,一路谎言和杀戮,百姓苦不堪言,如今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冤魂无数,可惜多年来的恐吓和封闭洗脑,还有太多的人,认不清中共的真面目。

清帝退位诏书

就如当年的冯玉祥一样,因为认不清中共的真面目,所以结局死的很惨,说到冯玉祥,不得不提到《清帝退位诏书》和《清室优待条件》两件事。

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正式退位,其实是由隆裕太后代为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在这场历史性的权力交替背后,清室与临时共和政府(即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史称《清室优待条件》,这份档不是与“共和党”签订的,而是与当时的临时政府(后由袁世凯主导)达成的政治协议。

《清室优待条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皇帝尊号与安全:宣统皇帝(溥仪)退位后,仍保留“大清皇帝”尊号,临时政府给予“优待”,不追究其责任,保其人身与财产安全。

皇族待遇:皇室成员可继续享有原有俸禄(年费400万两),不受干预;宫女太监亦可留用,生活无虞。

居住安排:清室得以“暂居”紫禁城(内廷),外廷划归政府使用,视为“共和政府财产”。

宗庙祭祀与丧葬:清帝宗庙祭祀照常举行,历代陵寝不得侵犯,并按朝制办理丧事与祭典。

允许继承封号与生活礼遇:皇室子孙得以继续保留封号、王公爵位等象征性地位,享有与以前相当的礼遇。

财产保留:清室私人财产不纳入国有,包括部分金银、字画、宝物等,得以保存。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几大弊端:

溥仪已经退位,按协议保留他的权力,是情理中的事,而把溥仪赶出紫禁城(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废除《清室优待条件》,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此举也带来一系列弊端:破坏协议诚信,损害政府形象;

《清室优待条件》是北洋政府与清室的正式协议,原本承诺保留溥仪在宫中的尊号与生活待遇。突然撕毁此协议,让政权失去诚信基础,给人“朝令夕改”的印象,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政治不稳定感加深。

激化帝制遗老与保皇势力的不满

许多遗老遗少将此举视为对清朝祖宗的不敬,加剧对民国政权的不满,甚至成为后来溥仪被日本人扶植为“满洲国皇帝”的心理与政治动因之一。某种程度上,这种强行驱逐埋下了东北沦陷的隐患。

引发清宫文物损失与流失

驱逐过程混乱,加之后续宫廷无主,大量清宫文物遭到盗窃、变卖,国宝流失海外,对中国文化财产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是谁在冯玉祥背后策划了这一切

2年后,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自立为“国民军总司令”,推翻直系首领曹锟,把溥仪赶出紫禁城。驱逐溥仪是冯玉祥出于军事与政治权谋的突发行动,还是有人背后指使?

冯玉祥是共产党吗 火海中的真相与谜团

1948年9月1日,黑海之滨,一场突如其来的轮船大火,带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冯玉祥。他的死,至今仍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

一场“意外”的大火

当时的冯玉祥,正在从苏联返回中国的途中,准备参与中共筹组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的未来设计蓝图。他搭乘的是苏联的“胜利号”轮船,航行于黑海沿岸。然而就在接近苏呼米港(Sukhumi)时,船舱突发大火。

根据苏联官方说法,火灾由电线短路引发,蔓延迅速,造成多人惊慌逃生。出人意料的是,船上大多数人成功获救,唯独冯玉祥不幸葬身火海,时年66岁。

谁会相信这只是意外?

对于这位在军政界叱咤多年的“基督军阀”,他的死讯震惊各界,但也迅速引发怀疑。许多学者与知情者至今质疑,这起火灾是否另有内情。

苏联黑手?

冯玉祥晚年虽在政治上倾向左翼,对蒋介石多有批评,甚至前往苏联“避蒋亲共”,但他对苏联制度的种种观察与批评,却让人怀疑他可能在不自觉中触怒了当局。

据传他在莫斯科曾多次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尤其对史达林集权政策多所质疑。有历史学家指出:“冯玉祥口快心直,又是一介军人,恐怕很难安于做中共或苏联的傀儡。”

中共内部清理?

1948年正值中共筹建新政权的敏感时刻。冯玉祥虽被视为革命同志,但其独立性极强,长年习惯自己掌权。中共高层是否担心这位“不稳定因素”重返国内后干预政治布局?是否干脆在旅途中“解决问题”,以免将来生波?

虽无确凿证据,却也无法排除这种“预防性清除”的可能。

冯玉祥必须死 掩盖背后的那只黑手?

很奇怪的事冯玉祥的是,船上大多数人成功获救,唯独冯玉祥不幸葬身火海。他死后的葬礼,后来由中共举行,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给予“人民功臣”的地位。如果冯玉祥不是中共的人,会有如此待遇吗?

然而,他的死究竟是意外的殉难,还是政治的清洗?历史,似乎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但是已经出现了端倪,只是人们都忽略了这一切,毕竟,中共是以谎言起家的,制造弥天大谎,是中共最拿手的好戏,否则,这一百多年来,怎么会有人,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

以共和始者 必以共产终 被忽视的预言

王国维不只是学术大家,还是一位令人震惊的历史预言者!早在1924年,他便在给溥仪的奏折中写下令人惊愕的话:“以共和始者,必以共产终。”

当年的他,已预感到赤化浪潮将至,马列幽灵即将吞噬神州。

赤化将成 神州荒翳:百年前的绝望,百年后的警示:

“赤化将成”——共产主义的阴影笼罩全中国;“神州荒翳”——古老文明即将沉寂于无神论的魔掌之下。

一位贯通中西、学识渊博的大师,站在历史的裂缝中,看到的是百年后我们今日的现实状况,只是他看清了,而更多的人还迷而不醒,或许他想以身唤醒大众而已:文化崩毁,道德失序,思想封闭,血与火的代价,至今仍未结束。这一百多年来,人们都误读了他的赴死德心意,没有人能够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明白他真实的意愿。

如今悲剧上演了一百多年,被中共荼毒的生命以亿数倍增,更多的人已经清醒过来,那么您醒过来了吗?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