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若控糖不良,平均寿命恐短10年(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日本的“糖尿病死因调查委员”(日本糖尿病学会)目前汇整了2011年至2020年这10年间“日本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虽然离发布最终结果还很远,但根据现在的最新报告,日本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少10年”,这是不争的事实。
糖尿病会并发各种各样的疾病。从患者的死因来看,并发疾病是主要原因。第1名是恶性肿瘤(癌症)的38.3%、第2名为感染症17.0%、第3名是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心脏病)、慢性肾衰竭〕的14.9%。在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占6.6%、缺血性心脏病为4.8%、肾衰竭则为3.5%。
听到这些大家可能会吓一大跳。然而,日本在二战后,国民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已经成为世界长寿国家之一。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也有延长。与30年前的同项调查相比,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延长了8.3年、女性延长了10.2年。而且,日本糖尿病患者的寿命与日本人整体平均寿命之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从结果来看,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一定活不了太久”就放弃未免为时过早。
那么,为什么寿命会延长呢?那是因为健康检查的普及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每个人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等自我管理方面也付出了努力,而医疗的进步也起到了功效。而且这项调查结果只是“平均”数字,存在个人差异。也就是说,如果能好好进行血糖控制等自我管理,就可以活得比平均寿命更长。反之亦然,如果多年来血糖控制不佳,就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性命。
一个人能活多久都取决于自己,医师能做的事只有协助病患而已。让我们一起携手合作,即便罹患了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也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健康并延长寿命。
饭后手抖、冒汗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警讯。(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不要忽视初期征兆!早期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状
初期糖尿病并没有自觉症状,但请不要忽视初期的征兆,请务必咨询医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对糖尿病治疗来说很重要。
第二型糖尿病初期常见的症状有口渴、频尿、疲倦感、饭后嗜睡、脚麻木、视力模糊、体重减轻等,这些可能已经广为人知。
因此,这次将介绍饭后容易被忽视的征兆。
是否有人会在用餐后感到有空腹感、手抖、冒冷汗、头痛或疲倦呢?或是饭后容易情绪激动、烦躁及注意力下降,与平时精神状态有所不同呢?请不要擅自认为那只是“吃太多了吧?”而忽视这些征兆。
这有可能是称为“反应性低血糖”的第二型糖尿病初期症状。
“反应性低血糖”是指在进食后血糖迅速飙升,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上限。为了迅速处理这个情况,胰脏会大量分泌胰岛素,造成即使刚吃完饭,过了一会儿后血糖值仍迅速下降,变成低血糖的情况。
作为一名糖尿病医师,根据我的经验,许多患者在白天摄取过多碳水化合物后,会因胰岛素分泌过量,在傍晚时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胰脏无法正常运作的警示信号。例如午餐吃了拉面加白饭、大份炒饭、甜面包或饭团、意大利面后,若下午身体状态不佳,请务必前往医院检查。
顺带一提,各位有听过“宝特瓶症候群”吗?过量饮用以宝特瓶销售的含糖清凉饮料(非无糖饮料)时,就可能会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的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发生变化。请不要忽视这些不适感,糖尿病须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95个日常小习惯,稳定血糖,享受健康人生》,作者:市原由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