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黑海沿岸度假城市索契(Sochi)2025年8月3日惊传油库火灾。俄罗斯当局证实,这起火灾是由乌克兰无人机夜间袭击引发,导致油槽遭击中后燃起熊熊烈焰,浓烟滚滚。这不仅再次显示乌克兰对俄境内能源设施进行远程打击的能力,也凸显近年来军事科技——特别是无人机——在俄乌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图为俄乌战争资料图。(图片来源: SERGEY BOBOK/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8月4日讯】(看中国记者杨天资综合报导)2025年8月3日,俄罗斯黑海沿岸度假城市索契(Sochi)惊传油库火灾。俄罗斯当局证实,这起火灾是由乌克兰无人机夜间袭击引发,导致油槽遭击中后燃起熊熊烈焰,浓烟滚滚。这不仅再次显示乌克兰对俄境内能源设施进行远程打击的能力,也凸显近年来军事科技——特别是无人机——在俄乌战争中的关键作用。而在乌克兰无人机发展背后,德国等西方国家的深度投资与技术合作,正悄然改变这场战争的科技格局。
索契油库遇袭 俄方承认乌克兰无人机所为
根据俄罗斯克拉斯诺达(Krasnodar Krai)行政长官康卓叶夫(Veniamin Kondratyev)在通讯软件Telegram上的声明,8月3日夜间,乌克兰“基辅政权”派遣无人机袭击索契,导致一座油槽遭残骸击中,引发火灾。索契市长普罗舒宁(Andrei Proshunin)则强调,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火势也在数小时后扑灭。
俄罗斯媒体随即播出现场画面,显示火光冲天、黑烟蔽天,但外媒如法新社尚未能独立查证影像真实性。事故也导致索契机场空中交通短暂停摆。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屡次以无人机、导弹等远程武器攻击俄境内能源、军事与物流设施,索契虽离乌克兰边境约400公里,却因地理位置及象征意义(曾举办2014年冬奥)而成为罕见的打击目标。
乌克兰无人机反击升级 科技与资金双重支持
乌克兰对俄持续展开纵深打击,背后少不了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的资金与技术支援。根据德国之声(Deutsche Welle,DW)7月底的专题报导,乌克兰已成为西方军事创新与武器实战测试的重要“试验场”。
2024年5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访问柏林时,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公开表示,将资助乌克兰生产远程武器。当日,两国国防部签署协议,德国政府承诺直接投资乌克兰无人机、导弹等高科技武器的研发与制造。
德国之声引述德国联邦国防部高层穆勒(Mitko Müller)说法指出,该项目为乌克兰工业界与武装部队的合作,虽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进展顺利。德国《世界报》(Welt)更披露,德国将资助约500架Antonov-196型(代号“Ljutyj”)攻击无人机,单价约20万美元,航程超过1000公里,可覆盖俄境深处多数战略目标。
技术合作进化 德国企业积极布局乌克兰
德国军工企业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仅止于政府层面。根据德国之声采访资料,许多巴伐利亚州初创军工公司已深耕乌克兰。例如,Quantum-Systems自2022年起即向乌克兰军队供应“Vector”侦察无人机,并于2025年计划在乌克兰开设第二个生产厂。该公司联合CEO克鲁克(Sven Kruck)对德国之声表示,目前在乌克兰已聘用约200名员工,并与乌克兰本地无人机厂商Frontline展开投资合作。
Frontline专注于侦察及攻击科技解决方案,其产品已被乌克兰41个军事单位采用。Quantum-Systems预计收购Frontline10%股份,未来可望增至25%。不过,克鲁克强调,公司目前并无意进军战斗无人机领域,而是聚焦侦察与防御技术。
此外,赫尔辛(Helsing)公司生产的“德国制”HX-2型攻击无人机备受关注。这款航程100公里的无人机,配备AI系统,可有效抵抗俄军电子战与干扰。2025年2月,该公司与乌克兰签署新约,将再供应6000架HX-2。德国之声指出,这些德国军工初创企业不仅提供设备,更将实战经验回馈研发,推动产品不断升级。
乌克兰寻求深度现代化 德国提供关键技术
德国之声报导,乌克兰不仅需要大量无人机,更渴望获得德国在核心零组件、光电传感、冷却光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乌克兰武器制造商委员会执行董事费迪尔科(Ihor Fedirko)向德国之声表示:“我们缺乏深层技术,这涉及零部件基础。有了这些知识,我们能进行更深入现代化改造,提升效率。”
目前乌克兰已请求所有合作伙伴开放射程500至1000公里、甚至2000公里的远程打击技术。例如“Ljutyj”型无人机已能打击2000公里外目标。德国公司也可协助乌克兰“海王星”(Neptun)巡航导弹改良,例如提供更高效发动机、精密传感器,以提升射程与打击精度。
不过,德国政府目前仍对直接提供“金牛座”(Taurus)巡航导弹持保留,主要考虑战略风险与技术外流问题。专家认为,德国企业可透过合作、提供组件或专业知识,间接助力乌克兰提升自主武器研发能力。
乌克兰——西方武器实战“试验场”
德国之声进一步分析,俄乌战争已成为现代武器、科技创新的实战舞台。奥地利军事专家格雷塞尔(Gustav Gressel)受访时指出,初期西方担忧武器落入俄军之手,仅提供旧型号。随着乌克兰自主研发能力提升,西方态度转向积极协助,甚至允许乌克兰本土生产、测试新型武器。
“德国公司正在这里学到在和平时期无法模拟的经验。在德国,没有练习场,也没有模拟条件能够重现乌克兰战场那样受到电子战、干扰器和防空武器严重压制的环境。”格雷塞尔说。这让德国企业能即时根据乌克兰实战经验改良产品,迅速投入全球市场。
Quantum-Systems克鲁克亦表示,无人机研发是一场“猫鼠游戏”,只有身处第一线,才能及时调整设计,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他将自家在乌克兰的合作视为“灯塔项目”,鼓励其他德国企业效仿。
产能需求遥遥领先 德乌合作仍有瓶颈
虽然乌克兰对德国军工投资与技术转移高度肯定,国内无人机、导弹等军备需求量仍远超现有产能。格雷塞尔强调,乌克兰迫切需要“只能在本地以低成本生产”的大量武器,这也是德国企业与乌克兰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方向。
乌克兰制造商费迪尔科期待:“德国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官僚体制国家,办事虽慢,但承诺必兑现。”未来双方合作若能加速,势必进一步推动乌克兰军工产业现代化,也将强化西方在俄乌战争中的技术优势。
索契油库遭无人机击中燃烧的事件,既是乌克兰远程打击能力升级的展现,也是西方技术、资金渗透乌克兰军工体系的缩影。德国之声指出,乌克兰如今不仅是自身保卫战的前线,更是全球军工科技实战与创新的新高地。西方在此既是援助者,也是学习者——双方合作的深化,或将决定这场战争的未来走向。